书体:

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尒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记得受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尒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尒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瑠璃为地。刧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刧。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刧中。下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讚歎称其功德。尒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 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尒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尒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懃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阿难面于佛前。自闻受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尒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尒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刧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尒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皆为其长子。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现为我长子。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尒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刧。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尒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如上说尘数。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悉同一名号。俱时坐道场。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国土及弟子。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尒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尒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干闼婆阿脩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粖香涂香烧香缯盖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粖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刧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讚叹。华香璎珞粖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故。尒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懃供养。受持法华者。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惠。当受持是经。并供养侍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 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閒。 若能于后世。受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 若于一刧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 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刧中。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讚。 由是讚佛故。得无量功德。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 于八十亿刧。以最妙色声。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閒。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尒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等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复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会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讚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脩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脩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狠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塔上慢者。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尒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药王。我于馀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干闼婆阿脩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逗。我还为说令得具足。尒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此经。是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 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 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 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着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 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我千万亿土。现净坚固身。 于无量亿刧。为众生说法。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 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 则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 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尒时为现。清净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 空处诵读经。皆得见我身。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 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是人乐说法。分别无罣碍。 诸佛护念故。能令大众喜。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 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尒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踊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挍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旛以为严餝。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诸旛盖。以金银瑠璃车渠马(王出)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三十三天。雨天曼陁罗华供养宝塔。馀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脩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幡盖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讚叹。尒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尒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恠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尒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踊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尒时佛告大乐说菩萨。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踊现其前为作证明。讚言善哉。彼佛成道已。临灭度时。于天人大众中告诸比丘。我灭度后。欲供养我全身者。应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愿力。十方世界在在处处。若有说法华经者。彼之宝塔皆踊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讚言善哉善哉。大乐说。今多宝如来塔。闻说法华经故。从地踊出。讚言善哉善哉。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尒时佛放白豪一光。即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诸佛。彼诸国土。皆以颇梨为地。宝树宝衣以为庄严。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中。遍张宝幔宝网罗上。彼国诸佛以大妙音而说诸法。及见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诸国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豪相光所照之处。亦复如是。尒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瑠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阤罗华遍布其地。以宝网幔罗复其上。悬诸宝铃。唯留此会众。移诸天置于他土。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以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宝树下。一一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菓次第庄严。诸宝树下皆有师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尒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脩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瑠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菓次第严饰。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种种诸宝以为庄校。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隣陁山摩诃目真隣陁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复其上。悬诸旛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释迦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脩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瑠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菓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隣陁山摩诃目真隣陁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复其上。悬诸旛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尒时东方释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尒时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诸佛如来遍满其中。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各赍宝华满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辞曰。少病少山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以此宝华散佛供养。而作是言。彼某甲佛。与欲开此宝塔。诸佛遣使亦复如是。尒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尒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尒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尒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远。唯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軰俱处虚空。即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尒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圣主世尊。虽久灭度。在宝塔中。尚为法来。 诸人云何。不懃为法。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彼佛本愿。我灭度后。在在所往。常为听法。又我分身。无量诸佛。 如恒沙等。来欲听法。及见灭度。多宝如来。 各舍妙土。及弟子众。天人龙神。诸供养事。 令法久住。故来至此。为坐诸佛。以神通力。 移无量众。令国清净。诸佛各各。诣宝树下。 如清净池。莲华庄严。其宝树下。诸师子座。 佛坐其上。光明严饰。如夜暗中。然大炬火。 身出妙香。遍十方国。众生蒙薰。喜不自胜。 譬如大风。吹小树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 告诸大众。我灭度后。谁能护持。读诵斯经。 今于佛前。自说誓言。其多宝佛。虽久灭度。 以大誓愿。而师子吼。多宝如来。及与我身。 所集化佛。当知此意。诸佛子等。谁能护法。 当发大愿。令得久住。其有能护。此经法者。 则为供养。我及多宝。此多宝佛。处于宝塔。 常游十方。为是经故。亦复供养。诸来化佛。 庄严光饰。诸世界者。若说此经。则为见我。 多宝如来。及诸化佛。诸善男子。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宜发大愿。诸馀经典。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未足为难。若接须弥。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亦未为难。若以足指。动大千界。 远掷他国。亦未为难。若立有顶。为众演说。 无量馀经。亦未为难。若佛灭后。于恶世中。 能说此经。是则为难。假使有人。手把虚空。而以游行。亦未为难。于我灭后。若自书持。 若使人书。是则为难。若以大地。置足甲上。 升于梵天。亦未为难。佛灭度后。于恶世中。 暂读此经。是则为难。假使刧烧。担负干草。 入中不烧。亦未为难。我灭度后。若持此经。 为一人说。是则为难。若持八万。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为人演说。令诸听者。得六神通。 虽能如是。亦未为难。于我灭后。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是则为难。若人说法。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恒沙众生。得阿罗汉。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亦未为难。于我灭后。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是则为难。我为佛道。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广说诸经。而于其中。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则持佛身。诸善男子。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诸佛所叹。是则勇猛。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行头陁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能须臾说。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印记资料:

收传印记:习是斋珍藏

题跋资料: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昆仲捐赠文物目录,页154、245

猜你喜欢

楷书自书告身帖
王勃集_巻第29・第30
颜真卿行书湖州帖卷
唐詩五言絶句
劉子残巻
草书千字文
欧阳询行楷书卜商读书帖页
史記巻第二十九河渠書第七残巻
燕家庙的石碑
宋拓 皇甫诞碑
爭座位帖
李清莲序草书(拓本)
争座位帖
自叙帖
阴符经
祭侄文稿全卷纸本(仿本)
草书论书帖
古文尚书第六卷
0.2768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