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图 (明代张路创作的绢本淡设色画)

《山雨欲来图》是明代张路创作的绢本淡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张路水墨山水画代表作之一。写山雨欲来前狂风大作,乌云满天的情景。此图在笔墨形成上有独到之处,充分运用不易晕化的特性,多用湿笔和浓墨,恰到好处。山石画法近似马、夏及戴进的带水斧穿法,但又有所不同。画树则多以短笔横向画出,自然生动。全幅笔墨健拔淋漓,气势壮阔。 [1] 

画作内容

此描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景,似乎主人亲临其境,体味到狂风呼啸、满天乌云、山雨欲来的景象。故作者特别注重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使人察觉到风雨欲来之感。张路着重在“风”上狠下功夫,予以精心地刻画。无论在远山高处,或在山脚下的近处,亦无论是大树或小树,在狂风吹动下弯着腰,树枝齐向一边倾倒,树叶在狂风吹拂下来回摆动。尤其是近处岩石上的两棵松树,虽枝干粗壮,但也经受不了狂风突然来的袭击,而弯腰低头,随风摆动。远处山顶上的小树,由于山高风大,有的被风吹折,有的几乎被连根拔掉。近处有一间屋宁,座落在丛树和山坡之间,屋内有一位长者正在注视着山雨欲来的情景。图中另外二人,左边石桥上为渔夫,正在收拾渔网,奔跑而归。右边山道上一位琴童,抱琴顶风而回。此图中所画的人物虽小,但有点睛之妙。通过作者构思和运用笔墨的功底,将身份不同的二人,刻画得各具神态,维妙维肖-成功地渲染了“山雨欲来”的气氛,点明了此画的主题,道明了画家的用意。画法方面,不用勾斫而取没骨,远山迷雾,只以燥笔点出明暗轮廓。近景的树木也皆取点笔而不取勾笔,即使是行途中的渔翁,也是线条刚狠但不细密。故这是一幅既流露浙派风貌,又成功表现出含蓄境致的一流作品。 [2]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张路的山水画是否一定“浊俗”?《山雨欲来图》一反浙派戴进、吴伟那种抛筋露骨的弊病,不用勾斫而取没骨,远山迷濛,只以燥笔点出明暗轮廓,近景的树丛也皆取点笔而不取勾笔,即使是行途的渔翁也是线条刚狠但不失细密,并不故为出锋以求典型的浙派风格。整幅作品在以疏(人物与水流)比密(树叶)、以点(树)比面(山)、以黑(重墨)比白(空隙)方面,的确是匠心独运的。因此,这是一幅既流露出浙派风貌又成功地表现出含蓄境致的第一流作品,说它“浊俗”,我想实在是难以服人。 [3] 

作者简介

张路(1464—1538),明代画家。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以庠生游太学。山水学戴进,戴进是我国明代初期兴起的一大山水流派的创始者,他是在南宋马远、夏圭画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嫡传有吴伟,张路,蒋嵩等。吴伟、张路学戴进又有所变化,曾被认为“狂态”。张路与朱端、蒋嵩、汪肇等同列为浙派名家:他擅绘人物,师法吴伟,笔势遒劲,却厌草率颓放。他和吴伟同是“江夏派”创始人:亦工鸟兽、花卉。传世作品有《吹箫女仙图》轴、《渔父图》轴、《人物故事图》、《鹰兔图》轴等。此《山雨欲来图》是他的代表作。 [2]


文章标签: 山雨欲来 张路 戴进 吴伟 人物 浙派 狂风 作品 情景 笔墨

猜你喜欢

老子骑牛
神仙图册
张路山雨欲来图轴
张路观瀑图扇页
张路停琴高士图轴
张路吹箫女仙图轴
张路人物山水图册
明张路设色人物山水册
人物
山水册页11开
五相观音图
观音
山水诗册
牡丹花卉图
山水轴
溪堂诗意图
荷花鸳鸯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0.0746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