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积翠图》是清代画家王时敏晚年创作的一副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1] 

画面布置有序,层次井然,笔墨清隽秀润,沉静淡雅,毫无躁气,具有温厚而博大之美。

画作内容

《南山积翠图》,该作品按远、中、近三景均采用大量的笔墨描绘。画作尺幅虽大,用笔却毫不松懈。尤其是中景,刻画得更为精谨。草木繁茂、山势蜿蜒,却丝毫没有迫塞感。山体曲折、盘桓,观者置身画中,沿山间小路仿佛可以直达无人之境。

创作背景

此作题“壬子长夏写南山积翠图,奉祝蓉翁太老亲台七襄大寿并祈粲正。弟王时敏时年八十有一”。由此题款可知,这是画家为人贺寿之作。

艺术鉴赏

主题

画作近景刻画了松树,松枝翠绿,枝干姿态各异,暗含“贺寿”这一主题。

技法

画家刻意将松叶所用的墨色加以区分,墨色浓淡不同、虚实相生,使松树充满生机。而对近景山石的处理,他主要师法黄公望———用笔苍劲,多矾头,随意的长披麻皴疏松、秀雅。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师法一家。从对画中山石的点苔来看,他亦受王蒙画法的影响———用浓墨表现。可见,他在吸收古人之法时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融会贯通,有自己的特点。

构图

与近景相比,中景的山体更险要,重峦叠嶂。为烘托山石奇险之势,画家有意将瀑布、雾霭穿插于山间。瀑布顺流而下,隐于山林之间;雾霭从远处飘来,势若蛟龙。作品虽未画人物,但中景的房屋却暗示了人物的存在。整幅画面虽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却并不冷清。山中的楼阁似山林主人居住之所,又似游人休息之处;似画家凭栏独赏之所,又似文人品茗、畅谈之阁,具有浓郁的文人画意味。

远景中间,山峰如柱,是整个画面的气魄所在。山脉随景之推深而愈加陡峭,以浓墨绘就的苍松亦愈加繁茂。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受画者大寿的美好祝愿。作品构图繁复、行笔缜密、墨色沉静,毫无躁气,给人一种清新、温润的感觉。

王时敏的《南山积翠图》虽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前人“三段式”的构图,但细看,不难发现其创新之处。画面虽分为远、中、近三景,但呈现出一层坡、二层树、三层山的格局。而且,画家还有意识地在构图中加入了起伏、开合之势,为后来王原祁“积石为山”的“龙脉”构图理论打下了基础。

重要展览

2018年8月15日,该画在辽宁博物馆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展出。 [2] 

作者简介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祖父王锡爵在明朝万历时期曾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父王衡任翰林院编修,他以荫官任太常寺玺卿,升太常寺少卿,后辞官回乡。入清后不仕,以书画自娱。自少年起绘画即受到董其昌的指授,又认真观摩和研习家藏及董其昌所藏的诸多前代名画。他将古代名家丘壑布景、笔墨技法、意境气韵等元素进行梳理,加以规范化和格式化。他尤其尊仰黄公望,深得黄氏笔墨浑厚苍茫的真髓,最终形成布景平稳中寓变化,笔墨圆厚、虚和、雄浑、蕴藉的艺术风格,引领着清初摹古的艺术潮流。


文章标签: 画家 笔墨 画面

猜你喜欢

云峰飞瀑
耶鲁艺术系学生版画《无题》
无款设色王士祯小像卷
耶鲁艺术系学生版画《无题之三》
墨竹
「清代中国服饰」散页之五
耶鲁艺术系学生版画《无题》
山水十开册
菊花灵芝
临石涛宋元诗意册之十二轴
挂轴
树石屋画稿(4)
金鱼
耶鲁艺术系学生版画《无题》
书浅法杂册(4)
耶鲁艺术系学生版画《离别后第二暑期》
耶鲁艺术系学生凹画
「清代中国服饰」散页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