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图》,清代,王翚/杨晋,共12卷,每卷纵67.8厘米,横1555~2612.5厘米,绢本重设色

 清代画廊的巨作《康熙南巡图》,它的主要作者是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王翚。王翚因画《南巡图》称旨,康熙帝玄烨赐书“山水清晖”四字,所以又称清晖老人。 王出身于风景清幽秀丽的江南常熟一户绘画世家,从小喜欢绘画。他早先亲得太仓“二王”(王时敏、王鉴)的指授与 《康熙南巡图》局部。


    康熙帝玄烨为进一步缓和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笼络江南的士大夫阶级,于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的二十四年之间,先后到东南一带作了六次南巡。他从北京出发,由山东入江苏,泼江而南到苏州、南京、杭州,最远是渡过钱塘江,到了绍兴。康熙为了要把这个“南巡盛典”记录下来,就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的平民百姓中间,征求并选拔绘画能手来绘制《康熙南巡图》,在首次南巡的第三年,王得到御史宋骏业、老师王时敏第八个儿子宰相王和孙子户部左侍郎王原祁以及词人纳兰性德、刑部侍郎徐乾学等人的推荐,于60岁花甲之年带了学生杨晋,到北京担任侍诏,主持《康熙南巡图》的集体绘制工作。

《康熙南巡图》在绘制前,先由王翚执笔画了草图12卷,呈玄烨过目。草因为纸本淡设色,内容与正本大致相仿,小有差异,尺寸比正本略小些。陈祖范《王耕烟先生墓表》记述王在绘画过程中的动作:“当绘《南巡图》也,天下高才妙手,成集都中,和墨濡毫,铺绢素,相顾缩,莫敢笔。惟觇侯王先生发口。先生曳草衣,占上座,瞪目凝神,良久,乃授以意匠”。全图构思设计和树石的绘制当出自主之手,人物、动物、屋宇等则由杨晋和其他画家合绘。12卷巨制的《康熙南巡图》,经过王、杨晋等众多画家的努力,历时三年才告完成。图成之后,玄烨看了非常满意,给予王很多的赏赐,还要给他做官,王婉言辞去,便和杨晋一起回到常熟。当他离京的时候,宫廷画家扬州禹之鼎作《石谷先生还山图》赠别,诗人王士祺等以诗题之。

康熙南巡图,一部总长达200余米,最恢宏、最气势的山水人物和宫廷艺术长卷!

清 王翚等《康熙南巡图》(第九卷局部)人马过钱塘江


    《康熙南巡图》共12卷,每卷长度约在10米、20余米长短不等,宽约60余厘米。此图总体设计及图中山、水、树、石均出自清初“四王”之一王翚手笔,人物及牛马等为其弟子杨晋所画,房屋、舟车等由供奉内廷的其他画家绘制,堪称最长的宫廷画卷艺术珍品。


    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真实、细致地再现了康熙南巡所经之处的风土人情及农业、商业的繁荣景象,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康熙南巡图》历时3年完成。康熙曾御笔“山水清晖”赐赠王翚,并欲授官职。不谙官场的王翚借故推辞,于1698年南归故里。当时参与绘画的还有冷枚、王云、徐玫、虞沅、吴芷、顾昉等画师。


    根据宫廷绘画特点,该画卷同样一律不落这些画家的款印。晚清倾覆以后,第五、六、八卷由宫中散失下落不明,第二、四卷现在典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第三、七卷现在典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余各卷仍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典藏。


第一卷 描绘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从京师出发的情景


    车驾从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到京郊的南苑,画面开始即为永定门,康熙一行已经出城,送行的文武官员,站在护城河岸边。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大路上行进,玄烨坐在一匹白马上,由武装侍卫前后呼拥,沿途路旁有舆车及大象。前哨越过一座石桥,抵近南苑。路边仪仗鲜明整齐,一直排列到南苑行宫门口,面幅到此为止。


猜你喜欢

清王翚仿巨然燕文贵山水图卷
清王翚溪山雨霁图轴
收集水栗子
李公林风格的山水画
清王翚仿李成雪霁图轴纸本
雪景
景观:中秋的前夕
清王翚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纸本
清王翚太行山色图卷绢本
疏树归禽图
桃潭浴鸭图
花鸟
青山卞居轴
古代景观册页(山水册页)
山水十开
设色鸲鹆双栖图
仿董源笔意图
花鸟草虫八开
0.3949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