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松年,广东番禺人,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学习过西画并想到洋为中用,创造新的中国画。后来放弃西画,力求“国画的合理化”,所谓合理化就是想摆脱传统绘画中僵硬的笔墨模式,运用较写实的方法来表现山水和风景,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黄浦区政协委员;有《抒情小唱诗集》、《名胜写生集》,传世作品《太湖一角图》、《运菜图》等藏于上海中国画院。

人物简介

袁松年 [1]  ,又名袁十,字鹤文;广东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西洋画。当时康有为,吕澄,陈独秀等主张利用西洋画法,变革中国画。袁松年受到他们的影响,毅然放弃西洋画,专事国画创作。并提出了“国画合理化”主张,做了许多借西洋画法新国画面目的尝试。解放后,袁松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黄浦区政协委员。

艺术特色

袁松年早年学习过西洋画,素描根基很扎实。后来改学中国画时,正值“四王”萎靡柔弱和软甜俗赖的画风遭到批判。陈独秀等人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旗帜鲜明地宣称“若想把中

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不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画没有市场,“元四家”的画也不受欢迎(因为“四王”主要是学“元四家”中的倪云林和黄子久,康有为就明确反对过“元四家”的画风)。袁松年便把目光投向了“水墨苍劲”的南宋院画。他从临习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作品入手,旁及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画汲取了西洋画的养分,讲究透视,比例。色彩丰富,层次感强。他的画也吸收了宋画的优点,可行,可望,可居,可游。风格厚实,高古。设色明艳脱俗;山石先以焦墨勾出大致轮廓,再以小斧劈皴或雨点皴皴染出明暗,最后用浓墨或花青点苔。树木刻画较细致,往往先以毛笔勾出树干和树枝,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树的种类画上不同的枝叶。袁松年的画的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枝叶描绘细致,很少用点叶法。 和同时代的国画家相比,学过西洋画的袁松年更注重写生。他有一枚印章“我师造化”,他的山水画不同于明清那些闭门造车的“书斋山水”。少小离家,丰富了他的经历和阅历。他以造化为师,描绘目之所见,心之所志,晚归的商船,早起的渔民,还有童年生活过的石马村......开阔的眼界,雅俗共赏的意境,使袁松年的作品历久弥新。


文章标签: 西洋画 袁松年 作品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猜你喜欢

枫岸寻秋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0)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1)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2)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3)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4)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5)
袁松年 国画作品 (16)
山水
雪岭盘车图
山水
牡丹花图轴
荷塘蜻蜓翠鸟图
西泠鸿雪
山水诗画图
万丈 书法
书法 五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