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1956年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渤舒诸先生。 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北京文史馆馆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艺术简介

马海方 [2]  :1956生于北京市大兴县。 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几年先后由香港心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画集多种。主要艺术成果: 1990年《古都风情》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一等奖。 1991年《旧京人物图卷》获第一届民族文化 [2]  风情大展一等奖。 1992年《老天桥人物》获中国美术馆东方书画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1993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办个人展览。 1993年《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 1994年《旧京风情图卷》获西苑杯大奖赛一等奖。 1994年《旧京风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5年《鸟人鸟事》获中国体育美术大展银奖。 1998年《找乐》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8年获世界华人美术大展银奖。 1998年11月在瑞士举办个人画展。 12月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 12月获文化部群星美展银牌 2000年《卖山货》入选中国美卸提名展;《遛早图》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2001年在中华世纪坛参加吴冠中为首迎奥运八人展。 2003年参加世纪坛举办的今日中国美术展。 2004年《全聚德烤鸭流程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艺术特点

京城的画坛,马海方是一人物。能称得上“人物”,自然非等闲之辈。马海方的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抬爱,一提到京味儿画家,便首先想到他。喜欢京味儿文化的人,手里如果没有马海方的画儿,似乎缺点什么。一个画家能画到这种成色,也算不白在家门口立着画家的招牌,马海方这两笔刷子对得起“画家”二字。

马海方的画之所以受看,不是别的,因为他的画有味儿。什么味儿?说白了,就是二锅头酒的味儿,豆汁儿就焦圈儿外带咸菜丝儿的味儿,拧着脖子翘着腿拉二胡的味儿,拎着鸟笼子晃悠着膀子迈着四方步的味儿。对啦,就这味儿!他画得地道,画得传神,画得入情入理,画得有板有眼,画得有滋有味儿。所以,他的画儿耐看,经看,越看越有味儿。

当代画家,画山水的多,画花鸟鱼虫的多,画人物的却很少,画人物又画出味儿来的,就更稀少了。马海方的画能画到今天,实属不易。老话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马海方专攻老北京风情人物画有年头了,打他穿着开裆裤趴在炕头上描小人书算起,他手中的这支笔至少耍了40年。马海方走的是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奋斗之路,这么多年,他的勤奋和刻苦,画坛的诸位名家有口皆碑。

马海方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科班”出身,但他从不把这当“资本”。中央美院的名气固然大,可是,再好的庄稼地也会长草。他信奉的是自己的后天努力。与马海方相交20余载,由打认识他那天起,我就知道他的速写本不离身。前辈大师有言:“人物画若无速写素描功底,难以成大器。”当今中国画家像他这样拿速写素描当回事的排不出几位来。

马海方秉承前辈大师叶浅予和黄胄的路数,走到哪儿画到哪儿。他那眼珠子一刻不闲,分分秒秒瞄着芸芸众生。所不同的是:叶大师以速写为切入点,敏感地捕捉运动中的舞蹈形象,充分发挥线条所具有的形式美;黄大师则是在线条的灵动中,以一种“势”来运笔运墨,追求形神兼备;而马海方呢,则站在了大师的“肩膀”上,以笔墨游离于线条之外,花形色之间,骨法用笔,营造气韵,使人物的形神具有一种妙趣横生的韵味。在这一点上,他的画倒颇有几分蒋兆和的遗韵。

马海方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多年来的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还在大学念书时,他便把眼晴瞄准了京味儿,这么多年,他始终没变口儿,任凭西餐大菜多么眩目,不管满汉全席多么诱人,他就是不动“筷子”,横竖认准了豆汁儿、二锅头、炸酱面、芝麻烧饼了。难怪他的北京风情人物画越画越地道,因为他对京味儿吃得透。那味儿不仅散发在他的画儿上,也融入了他艺术创作的血脉之中了。

1990年,马海方的《古都风情》获得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一等奖。紧接着他的组画《旧京人物图卷》获第一届民族文化风情大展一等奖。转过年,他的《老天桥人物》获中国美术馆东方书画艺术大奖赛一等奖。《休闲图》获国际中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金奖。两三年内,马海方的画接连拿大奖。要知道,他当时可谓刚刚步入画坛。刚一露脑袋,就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出手不凡。如果说15年前,马海方的京味儿人物画,在形神上还欠点火侯,味儿还不够足的话,那么他的画儿在味儿上已经蹿鼻子了。够味儿!马海方最爱听人这么评他的画儿,他要的也是这种俗味儿。

看马海方的京味儿画,在构图上视野更加宏大了,不但人物表情更加传神,而且在服饰,器物以及背景上更加细腻了。所谓神韵,是来自于对所画的人物、情景的心领神会,这种艺术上的把握恰到好处,马海方在这方面做到了。为再现风情,凸显文化意韵,他在每幅画上都有大段的文字说明,此外还署有充满京味儿的闲章、题款,他的文字说明其实就是书法。马海方在“人美”编《中国书画》杂志多年,曾跟沈鹏先生坐对桌儿。耳濡目染,书法上深得沈老的影响,闲章更有味儿。“上赶着”、“凑热闹”、“有滋有味”、“大大咧咧”、“敞开乐”———您瞧,您在什么画儿上见过这题款?俗吗?哎,马海方要的就是这种俗味儿。

大俗者大雅。马海方的画儿看着俗,可是您越咂摸越觉得雅。由此可知马海方的良苦用心。老外之所以喜欢马海方的画儿,就相中他画里画外的京味儿了。马海方是地道的北京人,迄根儿就是吃窝头长大的,所以对京味儿吃得透,人物的形神上表现力强,在京城画坛上,可谓独树一帜。多少人想摹仿他的画儿,可是找不到那种感觉。他的画儿实在难仿,因为仿的画儿只能见到他的肉,见不到他的骨头,更经不住咂摸。

头年,马海方由寸头改为光头。光头,粗布大褂,还是扣襻的,脚下一双“千层底”,身上就有味了。有味儿的人才能画出有味儿的画,您说是不是?



文章标签: 马海方 人物 味儿 京味儿 风情 画家 艺术 画儿 中国 马海

猜你喜欢

剃头放睡图
册页
书法 乐生堂
千字文小楷
严复-书法字对
书法
书法 -慎思
书法 万水千山
翠微红叶图 纸本
牡丹魂 绢本
百禽图 绢本
书法 -飞腾
书法 中华印刷之光展览
革命题材书法
杜鹃花图卡纸
花卉四屏
天道酬勤
法师书法
0.0815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