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艺术云库
首页
馆藏
大家
识物
地图
登录
登录
微信登录
注册
佛像
首页
佛像
这铺佛七尊造像碑分为碑额与碑身两部,从碑体下缘推测,原还应具有碑座,但今已失佚不见。 碑额由背身缠绕、口吐莲花的螭龙构成“蟠螭额”。碑额正面螭龙爪间捧护莲花化身童子,腹身下开兽面尖拱形龛,内有交脚菩萨五尊像。交脚菩萨仅作脚踝并拢姿,未成双脚交叉状,依其残存断臂推测,原应施无畏印及与愿印。四尊胁侍菩萨恭立于两侧,面容清秀,手持莲花。因交脚菩萨形式在南北朝时常用于表现弥勒菩萨,且该龛位处本铺造像碑最高处,故似为隐寓在兜率天宫补处说法的弥勒龛。碑额背面螭龙双爪持托摩尼宝珠,腹身下有一树形龛,龛内雕刻佛传故事“车匿白马辞太子”之情节。半跏思惟太子坐于树下,白马伏跪舔舐太子右足,掩面拭泪的仆人立于侧,以述释迦牟尼为悉达多太子时,为求佛道,远走故国,剃发苦行之前,最后以在家身份别离的场景。而太子所坐竹编坐墩则呼应《续高僧传》中”覆筈筌当佛坐“之记载。 碑身之阳以宝树与华叶自然曲拱成龛,龛内为佛七尊像。主佛结跏趺坐于铺满华毯的方形束腰须弥座上,肉髻低平,面圆颊满,着僧袛支,外披袈裟,双手分别施无畏印及与愿印;两侧莲台由内向外侍立佛三乘弟子——比丘、辟支佛及菩萨,其中佛两侧为声闻乘,坦露肋骨年长者是迦叶,手捧经卷年轻者是阿难;最外侧为菩萨乘,二胁侍菩萨面容清秀,手持莲花与净瓶;比丘和菩萨间兼具比丘身形特征及螺发肉髻法相者为可自身证悟的缘觉乘辟支佛,是较为少见且特殊的尊像。碑身之阴有铭文题记,为北朝常见的邑义作碑。“邑义团体”是以一个乡里地区为范围的信仰团体,多数由本地豪族与僧侣发起、居民共同参与,从事造佛像、建寺院、诵佛经、行仪式等集体活动。由铭文内容中亦可知此铺造像碑为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1年)比丘惠(王加蔑)等人所作。 完整的龛像组合通常由主尊、胁侍、护法与供养等几部分构成,由于此碑下层碑座缺失,因此护法、供养表现不明。但其布局严谨,题材丰富,碑体造型气韵雄浑,铭文书风遒劲有力,亦可谓北齐造像碑之代表。
文章标签:
菩萨
太子
莲花
尊像
佛七尊造像碑
作者:
年代:
魏晋
种类:
佛像
规格:
材质:
博物馆:
上海震旦博物馆
标签:
造像
收藏
灵感
相似
猜你喜欢
飞天
西晋佛像飞鸟铜香薰
贴金彩绘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 东魏
站在弥勒佛
透雕龛式一佛二菩萨造像 北齐
二佛并坐彩绘石像 吉林省半拉城遗址出土
佛三尊残像
半跏思惟菩萨像
泥塑释迦牟尼立像
菩萨观世音菩萨(观音)
泥塑坐佛像
佛三尊像
石佛头像
七佛背光铜佛像
白衣観音図
权氏造千佛碑
二佛并坐石像吉林省半拉城遗址出土
佛陀多宝(Sanskrit Prabhutaratna)和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