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兽面纹圭,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长20.8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玉质已受沁成牙黄色,间有褐色斑。长条形,一端略宽,有刃,另一端钻有二孔。器两面刻画有兽面纹饰,两面纹饰不同,但均为手工刻画而成。此器的纹饰风格类似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玉器,但具体纹饰并不相同,十分少见,有待进一步研究。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
文章标签: 龙山文化 文化

猜你喜欢

圆盘(bi)_Disc (bi) 69043
斧头_Axe 68989
良渚十三节墨玉大琮
玉勺
斧头_Axe 68986
青玉钺
玉兽面纹嵌饰
青玉灰化素身大璧
扁圆玉珠拾壹枚
平方圆盘(cong)_Squared disc (cong) 69688
锄刀_Hoe Blade 68695
青玉凤蝠纹如意
具有圆角的Squarish磁盘_Squarish Disk with Rounded Corners 70606
透雕装饰_Openwork Ornament 69605
良渚十一节墨玉大琮
玉镯
玉神人首
玉人兽复合佩
0.1123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