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厘米,口长13.2厘米,口宽7.5厘米。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器皿装饰的一种样式,常见于铜器、金银器、玉器中。多出现在器物的耳、柄部位。其造型特点主要为兽头与长柄组合,兽口大张,长柱自兽口中吐出,曲而呈弧状,兽颈及柱的下端接于器身。

文章标签: 样式 兽面纹 凤纹 外饰 纹饰 器物 浮雕

猜你喜欢

束带装饰
佛教僧侣在石窟_Buddhist Monk in a Grotto 71199
白玉镂雕松鹿纹带饰
石刻夫妇像 (女)
白玉凌霄花佩饰
带盖的香炉
作家的扶手
托盘
斜倚的孩子
玉兽纽夔龙纹樽
明晚期镂空狮子绣球纹玉带饰
明代玉饰
白玉龙首觽
青玉明太祖谥册
镇纸
玉卧鹿寿星山子
明糖玉雕花鹿饰件
0.1366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