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方鼎式炉,清中期,通高13.5厘米,口径10.1×7.1厘米。炉为青玉质,材质良好。器呈长方形,两侧各有一朝天耳,四夔形足。炉身四面纹饰相同,口沿下饰夔纹,腹部以兽面纹为主要纹饰,并有八出戟。此炉是陈设用品,仿古特征明显,其造型仿商代青铜方鼎,兽形扁足具有商晚期青铜器足的特点,兽面纹和夔纹也是当时流行的纹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玉器中,此器是仿古彝器的代表作。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青铜彝器即指青铜礼器。《左传·襄公十九年》臧武仲对季孙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烈,以示子孙。”晋杜预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故后代仿制的三代时期的青铜器习称“仿古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