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厘米,口径14.1厘米,足径7厘米。清宫旧藏。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古代金属的细工装饰技法之一,出现于春秋时期。因多用金银丝,故也称金银错或错金银。通常的做法是用金、银或铜等金属丝、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预先留好的凹槽中,形成图案或文字,然后用错石(磨石)错平磨光。红、蓝宝石都是以色命名的刚玉类宝石,属三方晶系,单晶呈柱状、桶状或近似腰鼓状,化学成分为氧化铝,硬度为9,密度为3.95-4.40,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颜色以鸽子红、石榴红最为名贵。主要产自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古代,红宝石一直被用作护身符、辟邪符和装饰品。我国清代,红宝石还被用作亲王及一品官的顶戴标志。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御制诗中“酪浆煮牛乳”句下注“即奶茶。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所以示惠朕情也。按奶茶即酪……”由此可知,皇帝举行大典,曾于御殿用此碗赐茶。

形容玉质白中透出微黄,其质感似羊脂般细润、莹滑的专用术语。

御制诗用典有误:“子雍曾有誉”句下注“王肃酪奴事”。

按历史上曾有二王肃,一为三国魏人,字子雍,仕至中领军、散骑常侍,并无酪奴事。另一为北朝人,字恭懿,初为齐官,后归北魏。据载,初抵魏,不食羊肉和酪浆,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数年后,与魏孝文帝殿会,食羊肉酪浆甚多,文帝怪之,谓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酪浆何如茗饮?”肃对曰:“羊比齐鲁之大邦,鱼比邾莒之小国,唯茗饮不中与酪浆作奴。”由此可知御制诗中错把王子雍当作了王恭懿。

即喝一大口酒。此句下原注:“用苏东坡(苏轼,北宋文豪)事,大白或亦玉碗耳……”。据载,读史浮大白指苏子美(苏舜钦,北宋诗人)夜读张良传一文,文记张良刺杀秦始皇不中,子美遂拂袖而起,满饮一大白,而非苏东坡事,这里又把两人混淆了。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清代宫廷玉器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别,即充满着异域文化情调的被称为“西番作”的玉器,其代表作品是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玉器最初指今西亚与中亚相接(包括喀什米尔及西巴基斯坦)地区的玉器,后称西番作。这些玉器在形制上一般都极薄,上刻较深的异域风格的花纹,整体上显得纤巧秀美,晶莹剔透。

文章标签: 酪浆 乾隆 玉器 宝石 风格 红宝石

猜你喜欢

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
青金石山子
痕都斯坦碧玉嵌石瓶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
白玉人面纹斧
兰亭序青玉插屏
青玉双婴耳杯
白玉仿古铜纹出戟方觚
碧玉龙凤瓶
翠太平有象磬
青玉寿字蕉叶螭龙纹花觚
水晶双鱼花插
青玉衔莲水座大鱼
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
会昌九老图玉山
水晶兕觥
碧玉坐佛山子
白玉王羲之爱鹅勒
0.0925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