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夔龙纹爵,清乾隆,通高12.7厘米,杯口径4.8×11.6厘米,足距4.6厘米,盘口径14厘米,足径9.8厘米。爵青玉质,稍有糖色。杯体短粗,三锥足。流口下以雷纹为地,饰夔龙纹,腹部亦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杯下有托盘,盘内心琢凸起的三叉山形台以嵌杯足。盘下具四垂云足。盘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爵杯仿自商周青铜爵,所饰纹饰也多出自古彝器,但其下所具的托盘具有清代特点。清乾隆时期,在玉器、瓷器、珐琅等多种手工艺品中都可见到此种形制的仿古爵杯。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呈倒置的云头状的器足。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文章标签: 珐琅 纹饰 玉器 乾隆 工艺 夔纹 兽面纹 爵杯 托盘

猜你喜欢

青玉十二辰像——狗
黄玉斧
青玉兽面纹六方觚
碧玉坐佛山子
翠玉盘
御制定武兰亭木嵌玉字册
碧玉象耳衔活环花觚
玉围棋子
翠太平有象磬
墨玉嵌白玉蟠龙如意
青玉大圭
兰亭序青玉插屏
白玉镂雕盘长纹扁方
水晶双耳十角杯
青玉卧狗
白玉龙凤纹鸡心佩
水晶球
白玉镂雕子辰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