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兽面纹花觚,清中期,高18.3厘米,口径7.8×4.4厘米,足径5.6×3.4厘米。花觚青玉质,长方口,有直边,长颈,凸腹,高圈足外撇,下有直立裙边。颈部和足部饰回纹锦地及蝉纹,腹部饰兽面纹。此器仿青铜觚造型,青铜觚盛行于商代中、晚期,是一种饮酒用具。清代,玉器、瓷器、珐琅器等手工艺品中都有受青铜觚的启发而制作的觚类器物。清宫廷的玉器中此类造型的用品有些还内衬铜胆或纸胆,上有几个一组的孔洞,可用于插花。此器造型秀美挺拔,纹饰精细工整,有青铜器纹饰的质感。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文章标签: 珐琅 回纹 家具 兽面纹 珐琅器 造型 纹饰 锦地 琉璃 青铜器 玉器 青铜 瓷器 器物

猜你喜欢

黄玉双联璧
青玉十二辰斧形佩——辰
青玉兰亭修禊山子
会昌九老图玉山
白玉镂雕龙螭斧式佩
白玉芭蕉仕女
青玉莲瓣式双层奁盒
水晶双耳十角杯
青玉盖炉
白玉五蝠捧寿带扣
翡翠福禄寿纹插屏
青玉寿字蕉叶螭龙纹花觚
青玉嵌宝石卧兔
青玉十二辰像——狗
青玉甪端
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
痕都斯坦青玉葵花碗
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
0.1175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