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鬶,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39厘米,口径12厘米,足距14厘米。鬶(guī音规),唇口,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长颈,下承以三个袋状足。器身一侧置绳状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饰乳钉纹。颈、足衔接处饰凸弦纹。器表打磨光亮。据科学测试,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此件红陶鬶造型规整,堪称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陶的代表作品。鬶是一种盛水器,造型有点像鸟。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山东地区,山东位于东方,那个时候是少昊和太昊的部落,他们以鸟为图腾,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鬶这样形状的器物了。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文章标签: 龙山文化

猜你喜欢

大汶口文化黑陶镂孔高柄杯
甘肃仰韶文化半山期彩陶罐
大汶口文化黑陶高柄杯
大汶口文化白陶器盖(残)
寺洼文化红褐陶马鞍口双耳罐
磁山文化红陶平底碗
大汶口文化黑陶镂孔高柄杯
大汶口文化灰陶杯(残缺)
红陶尖底瓶
甘肃仰韶文化马厂期彩陶壶
齐家文化三耳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罐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大汶口文化白陶双系壶
马家窑文化彩陶水波纹钵
仰韶文化半坡期刺剔纹陶壶
大汶口文化红陶镂孔豆(残缺)
0.0879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