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铺首耳陶壶,东汉,高25.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5厘米。壶撇口,长颈,溜肩,肩部置对称铺首,扁圆腹,腹下承以外撇八方高圈足。通体施低温铅绿釉,釉呈瓜皮绿色。器身刻划弦纹数道。此壶造型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是随葬用品。在我国,低温铅釉的发明比青釉要晚得多,但在汉代已相当普遍。它的特点是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釉层清澈透明,犹如玻璃一样,但硬度比较低,容易出现划痕,化学稳定性较差。传统的低温色釉的主要品种有绿、黄、蓝、红、紫等多种。衔接门环的底座式装置。多为金属制,故又称“金铺”、“铜蠡”。以兽面衔环状为主,亦称“兽环”,还有龟、蟾等多种形式,取其吉祥祛邪的象征意义。铺首作为装饰,在商周时已见于铜器之上,可能尚早于用以为门饰。以氧化铅为主要助熔剂的一种低温釉。因釉料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故器物釉面为绿色。铅在潮湿的环境中受到水和大气的侵蚀,在一定条件下,受侵蚀的部分渐从绿色的釉面析出,经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使器表呈现出银白色的光泽,故称铅绿釉,又称银釉。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文章标签: 低温 绿色 釉面 器物 瓷器 青釉 粉青 传统 色泽 青铜器

猜你喜欢

粮仓的模型_Model of a Grain Storehouse 12013
女服务员(墓雕像)_Female Attendant (Tomb Figurine) 21430
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
山形香炉(博山香炉)_Mountain-Shaped Incense Burner (Boshan Xianglu) 12069
神仙骑龙:墓穴山形部分_Immortals Riding Dragons Section of a Tomb Pediment 133709
龙头钢包_Dragon Head Ladle 12099
罐_Jar 12102
三脚架圆柱形罐(连或尊)与生物在山丘,熊形脚_Tripod Cylindrical Jar (Lian or Zun) with Creatures Amid Hills, Bear-Shaped F
东汉吹萧陶俑
磨机磨床_Mill Grinder 24521
青釉堆塑五联瓷罐
人形灯_Lamp of Human Form 42252
炉子与数字和几何设计_Stove with Figures and Geometric Designs 15577
香炉(香炉)_Incense Burner (Xianglu) 21397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青龙纹瓦当
一匹马的头_Head of a Horse 28485
绿釉弦纹熊足陶仓
0.086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