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唾壶,东晋,高14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5厘米。唾壶洗口,短颈,垂腹,平底。里外满施青釉,底有支烧痕。唾壶又称“唾盂”、“渣斗”、“唾器”,为古代贵族宴饮时盛放唾弃鱼骨或兽骨的容器。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所出漆唾器的底部署“女阴侯唾器六年女阴库訢工延造”等铭文。瓷质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时颇为流行。三国至西晋时的造型多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则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又称“渣斗”、“唾壶”、“唾器”,为古代贵族宴饮时用来盛放兽骨和鱼骨的容器。瓷质渣斗始自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后来的明代都颇为流行。渣斗,又名奓(音乍)斗,造型来源于瓷器,或可溯源至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其特点是侈口,高颈,鼓腹,短足,口径可与腹径相等或稍大,颈的高度约占全器的二分之一。当奓斗作为实用器使用时,其功能相当于唾盂。玻璃奓斗只有清代才有,并且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嘉庆以后虽有,但品质已差得远了。

文章标签: 瓷器 唾器 唾壶 唾盂 粉青 色泽 口径 奓斗 时期 造型 瓷质 釉色 青釉

猜你喜欢

数字
青釉堆塑谷仓罐
青瓷手炉
武定二年(公元544年)款善业泥佛像
灰陶武士俑
男宫服务员
陶俑
青釉鸡头壶3
德清窑黑釉唾壶
演奏琵琶的常设妇女的图
战士Warrior
六个生肖数字_Six Zodiac Figures 60935
釉陶持供物俑
一个女人的身影
古越窑系青釉多子盘
数字
青釉褐斑小盘
图播放管道Figure Playing Pipes
0.092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