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宋,高9.3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5.5厘米,足距7.9厘米。炉口沿较宽,直壁,圈足,足下承三个云头形足,三足与圈足在同一平面。器身凸起弦纹四道,上下各一道,中间两道。通体施梅子青釉。此器造型古朴大方,以釉色取胜,梅子青釉胜于一般青釉,可与翡翠媲美,尤为难得。炉是由商周时期的青铜鼎演变而成,多用作礼器。瓷炉最早始于东吴,宋以前常见的是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样,在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渐衰落。

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瓷器釉色的名称。始创于南宋时的龙泉窑,其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亦较强。梅子青为南宋龙泉窑最为经典、稀有的釉质。

文章标签: 器物 瓷器 龙泉窑 釉色 色泽 青釉 时期 梅子青 粉青釉 数量 粉青

猜你喜欢

官窑青釉方花盆
龙泉窑三足炉
官窑大瓶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
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磁州窑白釉黑彩狗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黑釉油滴釉盘
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
珍珠地牡丹腰圆枕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汝窑天青釉圆洗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
三彩剔划花兔纹枕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0.1101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