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青釉盘口瓶,宋,高19.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8厘米。瓶盘口,短颈,圆腹,圈足。胎体灰白。里外施青釉,釉色较浅,釉质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足边无釉。此瓶造型浑厚,略呈石榴形,俗称“石榴尊”。耀州窑瓷器中瓶式很多,瓶体或修长秀丽,或丰满端庄,但像此件石榴式样的瓶却较少见,应为北宋早期产品。这时期耀州青瓷釉面皆玻璃质感强,施釉均匀,大多开有细碎片纹,胎釉结合紧密,没有剥釉现象。品种以日用瓷为主,造型方面与五代耀州窑瓷器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北宋著名瓷窑之一。1959年发掘,窑址以今陕西铜川黄堡市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曾使用化妆土。玉璧底碗及堆酱彩朵花小盖盒是其典型器。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器型以碗、盘、碟、罐、瓶、盒、炉为主,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曾发现大批刻有龙凤及花卉图案的耀州青瓷,证实耀州窑确曾烧过贡瓷。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元代胎釉渐趋粗糙,花纹图案较简单,亦烧白地黑花器。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文章标签: 青瓷 瓷器

猜你喜欢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
耀州窑酱釉碗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
定窑孩儿枕(残)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定窑酱釉盖碗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大瓶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建阳窑黑釉盏
龙泉窑五孔盖瓶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
耀州窑印花碗
哥窑八方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
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
余杭窑青釉菊花小盒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
0.0954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