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转把杯,元,高10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3.8厘米。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

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应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之一。釉下彩品种之一,系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釉里红的白地红花,色彩鲜艳,给人以热烈喜庆的感受,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元与明初的制品有些呈色不稳定。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高。
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陶瓷纹饰工艺。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菊花次之。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讲求对称。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纹饰生动活泼,线条流畅。

亦称“堆塑”、“堆贴”。印出或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器物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文章标签: 釉里红 白釉 蟠螭 装饰 纹饰 瓷器 印花 品种 景德镇 高温

猜你喜欢

与风格化莲花的盘_Dish with Stylized Lotus Flowers 46163
用于四个云形脚的花盆的Lobed盆地_Lobed Basin for Flowerpot with Four Cloud-Shaped Feet 12543
方形罐子与古老的“Trigrams”和花卉卷轴_Square Jar with Archaistic “Trigrams” and Floral Scrolls 195393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
磁州窑黑彩人物双兔纹罐
白瓷印花折枝花卉纹盒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干碗_Stem Bowl 216084
钧窑天蓝釉葫芦瓶
福州泉州窑绿釉小葫芦瓶
与牛(Xiniu)凝视着新月的月牙盘_Foliate Dish with Bovine (Xiniu) Gazing at a Crescent Moon 12483
梨形圆形花瓶,龙头环手柄_Pear-Shaped Vase with Dragon-Head Ring Handles 42185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钧窑天蓝釉盘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
黑陶盘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0.1021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