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桃式水注,明,通高11.9厘米,腹径12厘米。

水注为横卧桃形,一侧以雕琢枝干为柄,另一侧的桃尖处开注口。胎质灰白,胎薄体轻。通体施仿宋钧窑天蓝釉,灰蓝色釉地中密布白色、橘黄色的斑点。釉层较厚,开片细密。无款识。

水注色调淡雅,造型设计巧妙,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别具匠心。

宜兴窑明、清时期生产的仿钧产品俗称“宜钧”。宜钧胎有白色与褐色两种,白胎用宜兴白泥制成,褐色胎用宜兴紫泥制成。釉色以天青、天蓝等色居多,以灰蓝釉最为名贵。宜兴(1747—1809年),字桂圃,镶红旗人,清宗室爱新觉罗氏,恒新之子,永字辈。十一岁时授七品笔帖式,曾授太仆寺少卿、内府学士、镶黄旗蒙古副都统、经筵讲官、盛京礼部侍郎、盛京户部侍郎、盛京刑部侍郎、盛京仓场侍郎、山东巡抚、江苏巡抚、领队大臣、科布多参赞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步军统领、翻译会试考官等职,著有《清文补汇》、《庸言知旨》等要籍。明清时期的陶窑,位于江苏省宜兴鼎蜀镇,以生产紫砂陶而闻名。主要产品是茶具和花盆,其中茶壶的制作最为突出,涌现出时大彬、陈仲美等制壶名家。宜兴窑还烧制仿宋钧的带釉陶器,名宜钧,又名欧窑(明万历时期欧子明所创制)。清时,宜兴窑产品博得皇宫的喜爱,雍正、乾隆皇帝多次传旨对其作品的造型和装饰给予具体指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文章标签: 宜兴

猜你喜欢

青花竹石纹碗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
青花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龙泉窑青釉刻花葡萄纹大盘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
青花花卉纹执壶1
石湾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1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1
甜白釉僧帽壶
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
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
青花玉壶春瓶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翠青釉罐
青花缠枝花纹背壶
0.133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