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瑞图》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画作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就构图而言,该画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给人的视觉以稳定感。 [1-2] 

中文名午瑞图画作类型设色画材    质绢本规    格纵140厘米,横84厘米创作年代清代作    者郎世宁现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该画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午瑞图》中部画有一青灰色瓷瓶,瓶中插满菖蒲、艾草和盛开的石榴花、蜀葵花等各种花草,托盘里盛有应季的李子和樱桃。灰色瓷瓶颜色有些月白色泽,淡淡的青色,跟鲜艳的花朵形成对比。画面右侧则散落了几颗粽子。 [2-3] 

款署:“臣郎世宁恭画”,下钤二印,印文模糊不辨。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 [1] 

创作背景

该画没有落年款,但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 [1]  该画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 [1] 

艺术鉴赏

技法

尽管此图中他对静物的表现技法源自欧洲油画,然而其内容反映的却是蕴含华夏民族两千余年文化精髓的风俗。而绘制方法则采用色彩深浅及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花叶、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尤其是瓷瓶肩部绘画使用见于欧洲绘画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 [1-2] 

研究价值

清代宫廷有逢节必画的传统,因此,清宫中有多幅“端午图”。然而,该图与众不同,它完全采用西洋画法绘制,物品造型准确,设色艳丽,且强调光线的明暗对比,有很强的质感和立体效果,酷似一幅西洋静物画,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风格及审美情趣迥然相异,从而使它在众多的清宫“端午图”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近代西洋画家进入清代宫廷并为帝后服务的一个典型例证。 [4]  古代不仅民间有使用艾蒿、菖蒲的习俗,宫廷也有此风。宫中档案说《午瑞图》“端阳节备用”,表明清代宫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习俗。由此可见,端午节习俗在宋、明、清三代的宫廷和民众之中普遍流传,端午是全民族共同的节日。 [5-6] 

重要展览

2005年7月26日—7月30日,“故宫珍藏书画高仿真精品鉴赏会”在北京幸福村艺术中心举行,鉴赏会上展出了100件共151幅代表中国自隋代至晚清以来历代书画精品的高仿真艺术品,其中包括郎世宁《午瑞图》。 [7] 

2017年5月9日—7月8日,《午瑞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利用院藏品举办的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展览——“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中被展出。 [8] 

2019年,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二层观景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展出了5个古画瓶花作品,对包括郎世宁《午瑞图》在内的5幅瓶花作品进行了复原。 [9] 

作者简介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1766年7月16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10]

文章标签: 郎世宁 宫廷 午瑞 欧洲 作品 中国 瓷瓶

猜你喜欢

款 卧犬图
八俊图
白鹰图
百骏图
册页
道光帝朝服像轴
工笔重彩花卉册
弘历观荷抚琴图
弘历观画图
疏树归禽图
双骏图
百鹊图卷
雄鸡图轴
山水册12开
花哇
断桥残雪图
石梁雨来亭图卷
月嫦娥扇面
0.108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