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红彩二龙赶珠纹碗,清康熙,高7.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6.4厘米。清宫旧藏。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黄地红彩双龙纹装饰。红彩呈枣皮红色。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黄彩与矾红彩虽都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但是它们所含PbO(氧化铅)和Fe2O3(三氧化二铁)的量却不相同。黄彩中PbO的含量在40%以上,Fe2O3的含量为3%,因此Fe2O3能全部溶于釉中并以三价铁的形态使釉呈黄色。而红彩中PbO的含量不高,Fe2O3的含量却高达30%-50%,大部分氧化铁不熔于釉中,而是以超细颗粒状态悬浮于铅釉表面而使釉呈红色。此技法始于明宣德年间,嘉靖彩瓷中经常使用,多以黄釉为地,红彩涂绘,留出黄地图案构成主题纹饰,有的兼有划花。与之相反的还有一种红地黄彩,装饰效果与黄地红彩相似。此类红上黄或黄上红品种之器型有瓶、盖罐、碗、方杯、盘等。民国时有少量仿品。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

文章标签: 青花 红色 装饰 黄彩 瓷器 纹饰 工艺 高温 氧化铁 着色剂

猜你喜欢

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
青花花鸟纹盖罐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
油红御制诗盖碗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壶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五彩花鸟长方瓷板
黄地粉彩五福捧寿纹奓斗
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紫砂茶壶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宜兴窑紫砂百果壶
仿定窑白釉划花牡丹双鱼纹碗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唐英仿官水丞
0.1600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