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红釉莱菔瓶,清康熙,高19.8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4厘米。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莱菔”是萝卜的别称,此类瓶因形似萝卜而得名,又称萝卜尊,是清代康熙时期创造的新器形,有天蓝釉、豆青釉、豇豆红釉等制品,以豇豆红釉为最佳。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文章标签: 豇豆 红釉 高温 康熙 青花

猜你喜欢

广窑荷叶式洗
仿定窑白釉划花牡丹双鱼纹碗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
仿定窑白釉划花海水双鱼牡丹纹笠式碗
紫砂小圆壶
油红御制诗盖碗
黄地描金红蝠纹盅
釉里三色花鸟纹花觚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宜兴窑紫砂茶壶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
宜兴窑“邵邦祐”款紫砂珐琅彩壶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宜兴窑紫砂百果壶
五彩花鸟长方瓷板
紫砂绶馥款龙首三足壶
青花兔纹浅碗
黄釉暗云龙莲瓣盘
0.2598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