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婴戏图壮罐,清乾隆,高14.9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5.5厘米。罐直口,短颈,筒形腹,圈足,附盖。罐内壁与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婴戏社火图为主题装饰,边饰紫地轧道粉彩仰覆如意云头纹。图中婴孩在园景中有的举灯、骑马,有的敲鼓、打镲、吹号,有的举狮戏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外底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婴戏图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已经出现,至宋、金时期磁州窑枕面上多见。唐、宋、金瓷器上的婴戏图主要反映民间生活场景,人物、动作、场景单一,系民窑产品。明代这种喜闻乐见的纹饰被官窑瓷器吸收采纳,将表现人物与场景扩大,发展至清代逐步成为官窑瓷器上的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图案,寓意喜庆太平。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划出较浅的蔓草纹图案,再以粉彩装饰,称轧道粉彩,文献上称之为“锦上添花”。此种工艺流行于乾隆时期,以后也多袭用。

我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一般以雄狮构成,身系绸带,作互相戏球状。

唐代瓷窑之一,最早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发现其窑址,又称铜官窑。创烧于唐,晚唐为其极盛期,五代后衰落。唐代长沙窑的彩绘新工艺对宋彩绘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北宋、元、金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北磁县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宋代属磁州,故名。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地划花等。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器是磁州窑的优质瓷,器物除瓶、缸、罐、碗、盆等日用品外,以瓷枕颇为著名,枕底往往有张家、李家、王家和陈家造等印记。图案内容除一般的花鸟禽兽外,还有各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清新活泼。瓷枕上往往书写宋、金流行的词牌、曲牌,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开创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章标签: 乾隆 彩绘 粉彩 瓷器 图案

猜你喜欢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宜兴窑紫砂茶壶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宜兴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五彩锦鸡插屏
青花转心瓶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
五彩花蝶长方瓷板
粉彩壁瓶1
绿地粉彩藤萝花鸟纹圆盒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黄地粉彩五福捧寿纹奓斗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
五彩祝寿图挂屏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团纹盅
0.1529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