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高10.5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16厘米。笔筒呈竹节状,通体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壁刻划兰、菊、梅花纹。底署阴刻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这款笔筒的形状与颜色与竹制品逼肖,雕刻纹饰清新流畅,釉色光润,赏心悦目。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颜色釉品种之一。由淡黄彩发展而来,淡黄彩最早见于康熙时从西方进口的珐琅彩料中,属于低温釉上彩,雍正时对其稍加改进,用来烧造淡黄釉瓷器。化学分析表明,珐琅彩和粉彩中黄彩以及颜色釉中的淡黄釉均以氧化锑作着色剂,而在康熙以前,不论是五彩中的黄彩或低温色釉中的浇黄,都属于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铁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锑黄中含有锡,二氧化锡是作为锑黄的稳定剂而特意引进去的。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文章标签: 瓷器 颜色

猜你喜欢

仿定窑白釉划花海水双鱼纹折沿洗
青花缠枝莲瓶
宜兴窑凸竹纹盖罐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黄地粉彩五福捧寿纹奓斗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
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
五彩花蝶长方瓷板
粉彩花蝶纹扇式盆
青花转心瓶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绿地粉彩藤萝花鸟纹圆盒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
唐英仿官水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