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清光绪,高2.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8厘米。碟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黄地施彩。碟内饰双环线,里心为二龙戏珠纹,二龙一紫一绿。外壁饰四组折枝葡萄纹。外底墨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为瓷器釉上彩产品。其烧制过程是先在素胎上刻以纹饰,覆透明釉入窑烧造,然后在刻好的纹饰上按需要绘彩,其余部分施黄釉,再入窑低温烧成。葡萄本非中国内地所产,系由西域传来。《齐民要术》曰:“汉武帝使张骞到大宛,取葡萄实,如离宫别馆旁尽种之。”葡萄纹在内地图案装饰艺术中最早见于东汉,到了唐代,葡萄纹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已普遍流行。葡萄蔓延的枝条和丰硕的果实象征着“富贵长寿”,深受人们的喜爱。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文章标签: 瓷器 葡萄 烧造 折枝

猜你喜欢

五彩仕女圆瓷板
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
宜兴窑仿钧釉茶壶
仿定窑白釉划花海水双鱼纹折沿洗
宜兴窑紫砂百果壶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紫砂小圆壶
釉里三色花鸟纹花觚
五彩狩猎图长方瓷板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黄釉暗云龙莲瓣盘
粉彩婴龙灯图瓶
霁红釉梅瓶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
绿地粉彩藤萝花鸟纹圆盒
0.1314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