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像长幡,五代,朱地绢本,黄色线描,幡全长250厘米,横57厘米。

幡首呈三角形,两边贴黄色绢,两斜角已残。无幡尾。幡身一段为朱红色绢,基本完好。幡首三角形框中绘坐佛一身,下绘云头纹、幔帐纹等图案。幡身用黄色线描绘菩萨立像一身。菩萨面颊丰圆,双肩饱满,细腰长臂,腰略呈“S”形弯曲,头戴三珠花鬘宝冠,有头光,顶悬折枝花盖,身披纱帛,项饰璎珞,戴臂钏和腕钏,腰裹长裙,跣足踏于莲花上。

此幡中菩萨造型端庄丰腴,线条洗练成熟,与英国博物馆(TheBritishMuseum)藏《五代绀地线描菩萨像长幡》风格一致。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菩萨的两种冠饰。敦煌壁画中,菩萨多以白色鲜花编结为冠,莹洁华丽,即花鬘。《一切经音义》曰:“五天俗法,取草木时花晕淡成彩,以线贯穿,结为花鬘,不问贵贱,庄严身首,以为饰好。”宝冠为菩萨的主要首服。宝冠一般指由七宝镶制而成的冠饰。《法华经》谓宝冠由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等七宝制成,冠前中央镶摩尼宝珠。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帔帛之一种。古人披在肩背上的服饰。纱帛又称为纱帔,质地轻柔透明,多为菩萨、天王所披,又称仙帔、天帔。佛教中的此类帔帛是受到古波斯、大秦、中亚的男女“并有巾帔”的影响而形成的装束。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跣,音险。跣足,意为光着脚,赤足。

文章标签: 菩萨 宝冠 折枝

猜你喜欢

高士图
鸟和花
带古筝拜访朋友
宋 巨然 万壑松风图轴
景观
小寒林图卷
在室内室内的多情会议
溪岸图
无款闸口盘车
白衣观音像页
湖山春晓图
雪后的山哈姆雷特
货郎图页
夏景山口
在山上的寺庙
望川山庄
kesi面板上有两只燕子和一棵杏树,签下徐熙
宋摹本宫中图
0.1350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