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秋色图》卷,宋,赵伯驹绘,绢本,设色,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

此卷钤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以及梁清标鉴藏印。尾纸有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标题跋。

此图为青绿设色。画中有青山碧水、殿宇村舍,栈道、桥梁穿插其间,又有苍松翠柏,茂林修竹,移步换景,令人玩味不尽。山石用小斧劈皴法,再施以青绿重色;树木、建筑刻画细腻精谨,点景人物描绘细致入微。整幅作品布局宏大,细节丰富,色彩浓丽而不失清雅,刻画精细而不琐碎,带有宋代画院气派。赵伯驹(生卒不详),宋代画家,字千里,宋宗室。主要活动在12世纪中前期。工山水、花果、翎毛、楼台,青绿山水尤善。他将水墨山水的趣味与技法融入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绿画法中,形成了一种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精工之极,又有士气”的风格。

《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善鉴赏,享誉一时。金石文字、书画、鼎彝之收藏,甲于海内。所藏法书名画,均由专人以特定的形式装裱,多有梁清标亲笔题签。曾从所藏法书中精心选出11种,刻为《秋碧堂法帖》。所著《蕉林诗集》十八卷,刻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其中有许多为当时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所写的题画诗。另有《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又称“阁道”、“复道”、“栈阁”。我国古人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的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

中国画技法名称。皴法是指用画笔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斧劈皴”是皴法的一种,为南宋画家李唐所创,画家采用毛笔横扫,用笔极有力度,以表现山脉坚硬之石质,犹如巨斧劈出一般,很有特色,故名“斧劈皴”。

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文章标签: 内府 画家 书画 蕉林 梁清标 斧劈

猜你喜欢

莲舟新月图
江山秋色图
仙山楼阁图
蓬莱仙馆图
仙山楼阁图
秦宫的景观
提升施舍碗:Hariti的转变
兰亭或兰亭
明/清佚名海天旭日图卷
莲鹡鸰图
西岳降灵图卷
禽浴图
维摩演教图卷
古木寒禽图
墨龙卷
草堂客话图
秋山行旅图
早春图
0.0949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