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卉骈芳图》页,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25.2厘米。本幅无款识。钤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裱边钤清乾隆皇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玺印2方。此图表现暖风薰醉,群芳争艳,馥郁的花香似从画面中扑鼻而来。锦葵红艳,栀子洁白,百合娇黄。画家不仅工致入微地刻画出花瓣的丝丝纹理和叶片的缕缕筋脉,而且在设色上也力求逼真贴切,锦葵用白粉勾染花朵,并着曙红色由花心向外渐次晕染,丰富的色调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渲染出鲜花的生命活力。叶片着色虽较轻浅,然用水晕的方法表现出绿色的深浅变幻,显示出夏日的无限生机,也烘托出群芳的明媚娇艳。对幅有清乾隆御题五言诗一首:“夏卉弗注名,而却含至理。白白与红红,黄忘忧以喜。分明诠五千,无名名之始”。下钤“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印2方。“骈”(音片),意为聚集。“夏卉骈芳”意为夏日里花卉聚集,争芳斗艳。又称团扇,即圆形扇面,多见于宋代以前。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文章标签: 皇帝 画面 太上皇 乾隆

猜你喜欢

跋苏轼黄州寒食诗
草书浣花溪图
商九老图卷
波图
进马图
山堂诗帖
册页 24张黄庭坚全册
冊頁 24张
秋山行旅图
维摩演教图卷
会昌九老图
双喜图
早春图
山水图
维摩居士像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山水图
玲峰鹁鸽图
0.1231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