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幅无款识。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和“桂坡安国监赏”及“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印。
图绘秋日里一只鸜鹆栖于桐树之上,利爪紧握枝干,扭颈侧目似在谛听。鸜鹆目光锐利,体态丰满,尾翼整洁,羽毛黑亮,而树叶则满布虫蚀,拘挛蜷曲,颜色枯黄。构图奇崛突兀,迥异常品。鸟为纯黑一色,故全身皆用墨染,然不同部位之毛羽的质感、层次均表现无遗,何止“墨分五色”而已!古人墨法之妙于此见之。蚀朽的树叶在画家高超的技法下“化腐朽为神奇”,勾描晕染,层次丰富。中国工笔画常写病叶,原因在此。而此图之叶堪称极致。
存《纨扇画》册中。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鸜鹆(音渠玉),鸟名。又称鸲鹆、八哥。羽毛黑色,头部有羽冠,吃昆虫和植物种子。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又称团扇,即圆形扇面,多见于宋代以前。
中国画技法名。指以水墨色的浓淡干湿所表现出的不同效果。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而合称“六彩”者,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