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熟来禽图》页,南宋,林椿作,绢本,设色,纵26.9厘米,横27.2厘米。

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它是否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呢?

折枝画法发挥了小幅的特长,作者以活泼的形式突出表现了枝叶、果实的色彩和禽鸟的情态,大不盈尺却美轮美奂,在饱满丰硕的果实和小鸟怡然自得的鸣唱中,画外的情趣、诗意与画意相结合,加强了花鸟画借物抒情的目的,令人赏心。

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勒,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咬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可见画家从自然景致中“摄集花形鸟态”的高超的写生能力。在构图上删繁就简,明洁奇巧,既保持了画院花鸟画“要物形不改”状物精微的写实精神,又表现出作者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设色轻敷淡染,黄绿的叶子、淡红的果实、鹅黄的小鸟,分外和谐明丽。

署款“林椿”。有“宋荦审定”藏印一方。此图为清宫旧藏。林椿(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1174-1189年)时为画院待诏,由于其画艺高超,受赐金带。所绘花鸟、果品、草虫小品为多,画法远师赵昌,近取李迪,时人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宋荦(1634—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晚号西陂老人,一作西陂放鸭翁,河南商丘人。宋权之子。康熙年间以父荫入仕,官江苏巡抚,后累升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为官以清节著名于时。博学多识,精鉴藏,工诗词古文,与王士祯齐名。所藏皆古人名迹及一时名家名作,朝夕研习,耳濡目染,遂悟画法,所作兰竹亦极超妙。著有《西陂类稿》、《枫香词》、《漫堂墨品》、《沧浪小识》等书行世。

文章标签: 果实 小鸟 画法 画院 画家 折枝 西陂 漫堂 木叶 花鸟画 作者

猜你喜欢

葡萄草虫图
果熟来禽图
枇杷山鸟图
林椿葡萄草虫图页
林椿枇杷山鸟图页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纨扇页
名笔集胜册-林椿葡萄草虫图页
宋 林椿 枇杷山鸟图
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页
哺雏图
胡骑春猎图
朝阳图
雪江卖鱼图
商九老图卷
九龙图
商九老图
砥柱铭卷
柳塘牧马图
0.1308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