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鸳鸯图》页,宋,张茂绘,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4.4厘米,横18.3厘米。

本幅款识:“张茂”。

此图选取水景局部:一丛芦苇蓼草探入画面,枝叶稀疏,叶留残雪。一对鸳鸯破水而行,游向苇丛。一只鹡鸰轻栖于苇杆,与俯冲而下的另一只遥相呼应。画面中、上部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广阔水域的浩渺烟波,在构图上颇得小景见大之妙。

画面构图简洁疏朗,浸透出丝丝寒意。气氛祥和宁静,寓意寒不异心。画家仅在鸳鸯游曳处画出几笔水波纹,既表现出鸳鸯的动感,又反映出水面的荡漾。在以鸳鸯为主题创造出安谧幸福的情境之余,又添绘相呼相随的小鸟二只,它们的顾盼关系使得上半部画面更加充实生动。

芦苇用墨双勾,笔触挺拔劲健。禽鸟体形虽小,但一笔不苟,清晰工致,功力非凡。

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张茂(生卒年不详),字如松,杭州人。南宋绍熙年间(1191-1194年)隶籍画院。画史称其作山水、花鸟俱精致,小景更佳。又称团扇,即圆形扇面,多见于宋代以前。

亦作“脊令”。鸟纲,鹡鸰科,共10种,中国4种。常见的有白脸鹡鸰,体长约18cm。雄鸟上体自头后至腰际均深黑色,胸部浑黑,翼表黑底而缀白斑,其它部分都为白色。背部无纵纹,尾呈圆扇状,尾羽除外侧为白色外,其余大部分呈黑色。雌鸟黑色部分较淡,背部常现褐色。飞行时尾羽一高一低呈波浪状,且边飞边叫,鸣声清脆如铜铃。常在水边觅食昆虫,冬天见于原野,生殖期迁入山谷。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多为留鸟或冬候鸟。

物象外沿以墨线两笔勾勒出轮廓的中国画技法。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画面

猜你喜欢

鸳鸯图纨扇
烟云集绘第三册 册 宋张茂莲叶水禽
临溪水阁图
书画合册12张
花卉图14张
春耕图轴
苏惠回文凯旋诗
山水物件花卉册13开
山水册合卷
长松五鹿轴
着色花卉图
山水图轴
渔笛图
秋窗读易
兰亭图
桃花源图
春酣图
山水图卷
0.129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