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水府图》页,元,朱玉绘,绢本,设色,纵45.6厘米,横43.3厘米。

本幅无作者名款,左上钤“朱君璧氏”印1方,并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印记4方。

此图取材于唐人小说《柳毅传》中“柳毅传书”的情节,描述洞庭龙王之女饱受丈夫虐待,在泾河岸边牧羊,秀才柳毅偶遇龙女,仗义为之传书,终使龙女得救的故事。作者选取柳毅下马揖见、龙王率众侍从出门迎请的一瞬,大不盈尺的画面充满了情节性和戏剧性。龙王宫阙上下翻腾起伏的海浪交代出与凡间迥异的环境,柳毅的平静与龙王的恭谨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态,而画面上端的一片空白,迷濛苍茫,似云似雾,延展了画意,营造了意境。宫阙的描绘虽然用直尺界笔,但造型简括准确,线条粗放有力,异于元代流行的工谨精细的白描建筑画之风。

《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著录。朱玉(生卒年不详),元代宫廷画家,生平记载甚少,曾绘《揭钵图》。《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据《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载,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8岁便聪明异常,常听文殊讲《法华经》,后来见佛献宝,变为男身,立地成佛。界笔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舟车画中描绘直线的工具。是一个圆形笔套,作画时将毛笔放在套里,只露出毫尖,然后将其靠在直尺上移动,毫尖露出的长短决定线条的粗细,这样画出的墨线就又匀又直了。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内府 柳毅 龙王

猜你喜欢

揭钵图
龙宫水府图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鸟纹玉璧
老人星赋
武夷放棹图
竹林大士出山图
伯牙鼓琴图
夏山過雨圖
高士观眺图
扶醉图
竹石图(宋元集绘册)
兰亭集贤图
疏松幽岫图
松石图
无题
三峡瞿塘图
柳燕图
云山图卷
0.0743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