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雪长松图轴,明崇祯,张瑞图绘,纸本墨笔,纵136.3厘米,横43.3厘米。张瑞图书法、绘画兼精。书法得张旭、怀素神韵,与董其昌等并称“明末四大书家”,但其书法风格则迥异他人,风貌奇倔狂逸,后世称“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绘画则学黄公望,风格苍劲,点染清逸。他的画作大多是偶然兴至所作,故而传世作品甚少,其大幅画作特点是笔墨粗放,构景空疏。此图墨笔绘清泉细石,苍松之上落满积雪,全图面貌苍润,用笔皴染结合、勾点交错,笔力浑厚,足见张氏笔墨功力精到。本幅自题:“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庚午春仲果亭图写”,钤“瑞图”朱文方印,“张长公”朱文方印。题字结体狂怪,笔画劲健纵逸,气韵外露,颇富“奇异”之态。据此,可知此图作于崇祯三年(1630),张瑞图时年60岁,正是他罢官遣归之年。图中题句出自杜甫诗《谒真谛寺禅师》。张瑞图(1570-1641年),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探花。天启七年(1627年)召入内阁。为魏忠贤撰生祠碑,致士林耻之。擅长行草书,书法奇逸,学钟、王。山水画学黄公望,苍劲有骨。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时称晚明四大家。张旭(658—742年),字伯高,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为人洒脱不羁,豁达豪放,嗜好饮酒,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焦遂并称为“饮中八仙”。能诗,长于七绝。工书,精晓楷法,以“急风骤雨之势”的草书最为知名,世称“狂草”。相传每嗜酒大醉,呼叫狂走,下笔愈奇,或以头濡墨而书,如醉如痴,故称“张颠”。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并称为“三绝”。黄庭坚评其书为“草书之冠冕”。传世书迹有草书《肚痛帖》、《心经》、《醉墨帖》、《千字文》、《自言帖》、《古诗四帖》等。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幼而事佛,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书法得张旭狂草之传,又性狂逸,嗜酒,食鱼、肉,每酒酣兴发,以草书发之,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多变化而饶法度,故人谓怀素以狂继颠(张旭),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的狂草书家。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心经二百六十八,足该三藏之全文。
书惟贝多罗始称,金粟亦惟祖蔡伦。
贝多罗既不可得,粤东菩提犹其邻。
竺僧智药持种至,植之虞苑传虞翻。
授偈百十七年后,菩萨于此示肉身。(注:应为百七十)
六祖祝发果其下,风幡不动堂犹存。
树历千载叶万亿,谓非佛力谁缘因。
般若波罗书既竟,得毋见布而疑黂。
以菩提叶制为小笺,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成是什,即书经后,同日御笔又识。”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