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页有自题:“桃源洞天。丙子秋日写于竹深处。袁尚统。”钤“袁尚统印”、“叔明氏”白文印二方。“丙子”是明崇祯九年(1636年),袁尚统时年67岁。
此图根据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情节,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景。全图用笔劲峭,景色奇险,设色淡雅,其所呈现的静谧祥和意境,成功地表达出桃花源乃是人间仙境的创作主题。袁尚统(1570-1661年后),字叔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山水画功力深厚,比人物画技法野放,颇得宋人笔意。叔明(?—1385年),即元末画家王蒙的字,号香光居士,一号黄鹤山樵,湖州(今属浙江省)人。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曾得黄公望指点,又远师董源、巨然,能自出新意,是元末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家。他鲜明的艺术观点,高度的艺术才能,为世人所推崇,其作品亦广为人们临习,影响深远。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后又改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怀高尚,博学能文,颖脱不羁。曾做过几任县令一类的小官,后辞官归隐。他在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派的创始人,其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桃花源记》系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之代表作。“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更没有战争的理想乐土,它寄托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记》是一篇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