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梅折枝图》扇页,明,谢时臣绘,金笺,设色,纵18.9厘米,横50厘米。扇页有自题:“林逋自是神仙客,冰玉丰姿锦绣胸。吟出横斜清浅句,暗香疏景有无中。谢时臣诗画为碧湖先生作。”钤“思忠”朱文印、“樗仙”白文印。宋代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清高自适,唯以植梅养鹤为乐,人谓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也由此成为文人仰慕的隐士典范。图绘神态安祥的林逋正扶梅而立,注视家僮修整梅枝的情景。人物及树木线条方硬,以工整为主。山石点苔灵动,受到了沈周写意画风的影响。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谢时臣(1487—1567年后),字思忠,号樗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承袭了文、沈画派的文人传统,不仅善画,而且能诗词,工书法。强调画面中文学修养和意趣等画外功夫的表达,而在绘画技法上则能兼吴派的沈周和浙派的戴进、吴伟之长,出笔有魄力,“长卷巨幛,纵横自如”,作品既有恢弘的气势,又不失清新秀润,同时也注意克服剑拔弩张的刻露之病。谢氏还长于画水,江潮湖海,俱见其妙。实际上,谢时臣的绘画是对吴派、浙派两家山水的一种扬弃,他也因独具个性的画风而成为明代中叶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重要画家。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北宋诗人。性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西湖孤山,一生未做官。他善诗文书画,又酷爱梅花、仙鹤,有“梅妻鹤子”之故事。世称“林和靖”,卒后赐谥“和靖先生”。著有《和靖集》。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文章标签: 林逋 山水 沈周 画风 谢时臣 一生 文人 孤山 樗仙 先生 苏州

猜你喜欢

仿王蒙山水图
谢时臣暮云诗意图扇页
谢时臣策杖寻幽图轴
谢时臣岳阳楼图轴
鸿濛奇遇图
谢时臣仿芦鸿草堂十景图册
明谢时臣墨笔仿庐鸿山水册
明 谢时臣 江山揽胜图卷
山水人物轴
人物故事图
梅花水仙图
雪景山水轴
人物故事图 吹箫引凤
桃源图卷
长松五鹿轴
射杨图
释迦牟尼图
潇湘白云(书画合璧图)
0.3172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