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竹水仙图》轴,明,马守真绘,纸本,墨笔,纵83.5厘米,横47.2厘米。

作者以娴熟的笔墨勾画出清风吹拂下兰、竹摇曳的形貌。兰、竹是妓女画家们最热衷描绘的题材。其因:第一,兰、竹与松、梅被历代文人赞美为画中的“四君子”,通过表现有君子风范的兰、竹可以标示出画家自身的高洁情怀;第二,兰的清幽、竹的虚静均能映衬出妓女们的某种特殊心态;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即绘画为文人雅士与青楼女子交流的一项文化内容,兰、竹形象简单,创作时所需的时间较短,纵情涂抹三二枝便可形完气足,以助一时之兴。因此,在明代涌现出众多以擅绘兰、竹闻名的妓女画家,马守真是其中的佼佼者。马守真以画兰之精、之专而扬名江南,因此自号“湘兰”。

马守真在兰、竹创作上不重视对兰、竹外在形态的细致刻画,而重在写出兰、竹的内涵精神,聊以抒发心中之逸气。因此,她从用笔、施墨到构图都极其随意,但内藏机巧,不失韵味。她笔下的具飘逸野趣的兰、竹不同于文俶等闺秀画家精工细描的庭院中的闲花静草,而与男性文人画家、尤其是“吴门画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艺术有更多相近之处,反映了妓女对男性文人画家的迎合及师承关系。

题:“九畹多清况,碧云与仙子。结交素心人,乃得兹香芷。临管夫人三友图于秦淮水榭,湘兰子马守真。”钤“马湘兰印”、“泉声松韵”白文印2方及“守真玄玄子”朱文方印。中国古代绘画流派,简称“吴派”。苏州是古吴都城,俗称吴门,历来是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云集之地。明代,在吴门地区活动的继承元黄公望、王蒙等人绘画传统的文人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作“吴门四家”,他们及其追随者被称作“吴门画派”。该画派的画家在创作上具有诗文书画互应,画风清新淡雅,笔墨刚柔相济的艺术特点。自兴起后,该画派取代了明代早期的“浙派”,对明后期的“松江派”、“云间派”,直至清代、现当代均有重要的影响。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文章标签: 绘画 画家 沈周 文徵明 妓女 文人

猜你喜欢

马守真兰竹图扇页
马守真兰竹石图扇页
兰花图
墨竹
马守真兰竹水仙轴
明马守贞花蝶图 成扇
明马守真画册 册
明马守真画册 册 兰竹
明马守真画册 册 兰石
王羲之像
渭滨垂钓图
山水物件花卉册13开
观音
九峰寒翠图
人物故事图
雪景山水轴
墨卷传衣图
渔笛图
0.1490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