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雪霁图》卷,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13厘米,横143厘米。

本幅自识:“关仝关山雪霁图在余家一纪,余未尝展观。今日案头偶有此小侧理,以图中诸景改为小卷,永日无俗子面目,遂成之。乙亥夏五。玄宰。”钤“董□□”印,印文不可辨。

鉴藏印钤“仪周珍藏”、“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仪周鉴赏”等。

“乙亥”为明崇祯八年(1635年),董其昌时年81岁。

据作者自识可知,这是观五代著名山水画家关仝所绘《关山雪霁》图后的临古之作。其实这幅临作并非雪景,只是采用关仝的画法而成。此图以平远和深远相结合的构图在一小卷内画连绵无际的山峦林壑,景物拥塞,然墨气鲜润,用笔苍劲生拙,物象历历分明,达到了密而不塞的艺术效果。作品笔墨苍浑深厚,又有饶富疏秀之致,兼具绚烂与平淡的旨趣,这便是董其昌欲触关仝绘画之机,遂为拟之的画意,其实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平淡天真的具体表现,因而他才自诩这幅佳作为“永日无俗子面目”。

《墨缘汇观》著录。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关仝(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主要艺术活动在五代时期(907—960年)。他师法荆浩,有“出蓝”之誉。其山水以峭拔、雄奇、深远见长,被后人称为“关家山水”。山水画技法名,“三远”之一。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安岐编著。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颇为详细。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121种,亦多名品。续编仅载标题,略记大概。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著有人来求售而未购之物。是书正编著录体例得其大要,叙述简当,鉴裁精审而有卓见,为清代书画著录书中精审之作。续编稍逊,然亦颇资参考。

文章标签: 董其昌 书画 笔墨 作品 关仝 名画 山水 著录

猜你喜欢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8张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封泾仿古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王羲之像
水月
三顾草庐图
花卉图14张
便面畫選集12张 花巖游騎圖
花蝶草虫
烟笼玉树图
澄观图 册12
渔笛图
0.116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