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禅院图》卷,明,钱榖绘,绢本,设色,纵31.5厘米,横129.4厘米。

本幅自题:“辛酉立春日,为玄照上人作定慧禅院图。钱穀。”下钤“钱叔宝氏”印。引首王穉登题:“钱山人定慧寺图,黄徵君书啸轩记。”尾纸黄姬水书其父黄省曾撰《吴郡定慧禅寺苏文忠公啸轩碑记》。另钤收藏印“家在天津沽上”、“彝斋珍藏”2方。

定慧寺在苏州著名的双塔附近,北宋著名诗人苏轼曾与定慧寺僧颇有交谊。明正统五年(1440年)所刻《东坡先生遗墨》碑跋文记载:“苏文忠公两官杭州,复守湖州,往来湖州,未尝不至定慧寺,故寺中题咏独多。”此卷专以寺院为表现对象,从山门到佛堂直至殿中的塑像都作了清楚的描绘,是一幅写实风格较强的作品,为我们研究明代寺院建筑的布局、形制、内部装置等提供了形象的资料。钱穀(1509-1578年后),字叔宝,自号罄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孤贫失学,后游文徴明门下学习绘画,山水、兰竹爽朗精妙。平生留意吴中文献,曾手录古文金石书几万卷。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王穉登(1535—1612年),字百谷,江苏江阴人,后移居吴门(今江苏苏州)。10岁能诗,明嘉靖末年入太学。万历时曾召修国史。工书法,擅篆、隶、行、草书,行草书受周天球、黄姬水等人影响。著《吴郡丹青志》。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

文章标签: 定慧寺 湖州 东坡 苏州 手卷 江苏 风格 绘画 钱穀 吴郡 寺院 黄州 文同 苏轼

猜你喜欢

钱穀虎丘前山图轴
钱穀求志园图卷
竹林觅句图
山水轴
秋山高隐图轴
明钱榖兰亭修禊图卷
在柳树下划船
划过空旷的亭子
景观:山脉,溪流和凉亭
五色蜀葵图
释迦牟尼图
潇湘白云(书画合璧图)
梅花小鸟
春酣图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
荷花鸳鸯图
兰亭图
0.1586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