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图》轴,明,郭诩绘,纸本,墨笔,纵154厘米,横46.6厘米。本幅书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全文。款署:“清狂画并书。”下钤“仁弘”印,又一印模糊不辨。此图是根据《琵琶行》诗意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表现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侧身而立,头绾高髻,面容清秀而暗含忧伤。她怀抱琵琶,身着曳地长裙,体态窈窕俊美。诗人双手抚膝端坐于旁,神情专注地面向歌女,似乎在倾听歌女诉说其不幸的身世。此幅构图新颖奇特,占画幅三分之二篇幅的《琵琶行》诗为行草体书写,纵向取势,参差布白,极具宽窄长短之变化;结字笔画纵横奔放,或断或连,枯润纤秾皆在章法之中。画面削尽繁冗,没有任何晕染,仅以简约明了的圆熟线条勾画出诗人与落难中的歌女,形象高度提炼,笔墨大胆精减,却将画中人物“听”与“说”的神态表现得有声有色,极具感染力,展示出作者于人物画创作上形简神足的深厚功底。此图上的诗题在画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展现的是绘画之外的书法艺术的风采。丰茂的书法墨韵与简逸的绘画笔趣形成和谐的呼应关系并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体现出中国画注重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诗题内容是对画面最直接的文字补充。相互交融的诗情与画意深化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创作主题。此外,诗题在画幅中起到了令画面充实、平衡、布局更完美的作用,犹如人物活动的衬景,填补了人物上方大片的空白,并通过字距、字体结构的诸多变化扩展了画面的纵深空间,那奔流直下、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也令画面清逸儒雅的意境增添了气魄与力度,从而增强了全画的艺术感染力。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郭诩(1456-约1529年),字仁宏,号清狂,泰和(今属江西)人。他淡泊仕途,弘治中被征入京师,授锦衣官,坚辞不就。唯致力于诗文书画创作,擅绘山水、人物,笔墨简括,富有情趣,为时人所重,与同朝代的吴伟、杜瑾、沈周称誉画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之诗作。共88句,616字。白居易于元和十年(815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以捏造的“伤名教”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到江州的第二年,他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写下了该名篇。诗中记述的是擅奏琵琶的长安歌女沦落江湖的遭遇及其漂泊之恨。作者借此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唐代妇女发髻十分丰富,有十几种之多。这件女陶俑发髻象单刀一样高高耸起,略微偏梳一侧,大概是文献中提到的偏梳髻。

文章标签: 琵琶 画面 歌女 人物 创作 画幅 白居易 艺术

猜你喜欢

琵琶行图
明 郭诩 人物册
明 郭诩 杂画册
谢东山像
明 郭诩 琵琶行图轴
明 郭诩 琵琶行
明郭诩东山携妓图 轴
郭诩竟陵四景图卷
荆溪招隐图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荷花鸳鸯图
人物故事图 吹箫引凤
扇面集4张花卉扇面
书画合册12张
赤壁图卷
便面畫選集8张
墨卷传衣图
山水立轴
0.1008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