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台实景图》页,明,唐寅作,绢本,水墨,纵26.2厘米,横23.9厘米。

本幅作者自题并书七言律诗一首:“正德丙寅,奉陪大塚宰太原老先生登歌風台,謹和感古佳韻並圖其實景,呈茂化學士請教。唐寅。‘此地曾經王輦巡,比鄰爭睹帝王身。世隨邑改井猶存,碑勒風歌字失真。仗劍當時冀亡命,入關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钤“唐居士”。另有安岐、吴璵等人收藏印记。

唐寅在题诗中讲述了绘制此图的原由。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年),唐寅36岁时,陪同大学士王鏊游览沛台后绘此图,并赠茂化学士。沛台,又名歌风台,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境内,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于是筑此台以纪之。

唐寅此图纯用水墨,完全是纪实写生之作。庭院屋舍结构清晰,颇具透视感。各种树木相间杂,多用空勾夹叶,繁而不乱。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微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是唐寅较富特色的山石画法。远景一角山林,雾气沉沉,墨色湿润,与近景相比较,虽有近大远小的区别,但在空间位置上却有很大的随意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家对空间处理的独特理解。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

《墨缘汇观》著录。沛台,即江苏省沛县歌风台,秦时始置,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攻破黥布军,归程中路过沛县,在沛县设置酒宴招待家乡父老。酒酣,高祖以手击筑(古代弦乐器,象琴,有13根弦),自创《大风歌》。其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成为名句,表现了刘邦英勇豪放的气魄。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收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有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卒。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其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画法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响,多“吴派”痕迹,30余岁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宗“院体”一路,后泛学宋元诸家,自成一体。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粗笔一路源自周臣,仿学南宋“院体”,然于刚劲雄健中别具清俊秀逸之韵;细笔画属其本色,更多文人画笔意,景色简约清朗,用笔纤细有力,皴法灵活多变,墨色淋漓多变,风格奇峭而又秀润。人物画造诣也很深,兼善工笔重彩、工笔淡彩、白描、水墨写意诸法,形神俱备。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王鏊(1450—1524年),字济之,号守溪,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十年(1474年)乡试、次年会试俱第一,廷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初,选侍讲学士,充讲官。后转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起为吏部左侍郎,与诸大臣请诛大太监刘瑾。刘瑾掌权,欲焦芳入阁,廷议独推鏊。刘瑾迫于公论,命鏊以本官兼学士与芳同入内阁。时中外大权皆归瑾,鏊不能救,力求去,四年,许之。嘉靖三年(1524年)卒。赠太傅,谥文恪。其人博学有识鉴,文章议论畅明,为人、德望均为时人敬服,门下学生众多,唐寅也是其中之一。著有《姑苏志》、《震泽集》等,《明史》一百八十一有传。待考。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亦称院画。是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以后宫廷画家工致精整一路的宫廷绘画。作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南宋院画在继承北宋宫廷绘画“状物精微”、“写实之极”风格的基础上,更加讲求构图的简洁,强调画面的空灵,又有新的发展。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安岐编著。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颇为详细。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121种,亦多名品。续编仅载标题,略记大概。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著有人来求售而未购之物。是书正编著录体例得其大要,叙述简当,鉴裁精审而有卓见,为清代书画著录书中精审之作。续编稍逊,然亦颇资参考。

文章标签: 唐寅 安岐 大学士 书画 绘画 风格 正德

猜你喜欢

墨梅图
步溪图
草屋蒲团图
柴门掩雪图
风竹图
葑田行犊图
观梅图
红叶题诗仕女图
金昌送别图
达摩祖图卷
牡丹花卉图
葵石峡蝶图
枫溪垂钓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苏惠回文凯旋诗
山水轴
五色蜀葵图
人物图
0.1411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