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草庐图》,又名《三顾茅庐图》,是明代戴进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画中描绘的是家喻户晓的刘备三顾草庐的故事中的一个场面。 [1] 

画作内容

画面背景是万仞高山,山势峻峭。山上布满挺拔的树木,山下修竹丛中掩映着几间草庐。这里的幽静与险峻的山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草庐内诸葛亮端然静坐,神态悠闲,一派儒雅飘逸的风度。庐外柴扉开启,一名书童模样的少年正在与一长者相互揖手行礼。长者神情庄重而恭敬,他就是求贤若渴的刘备。他身后的二位壮士一是关羽,一是张飞。他们昂首而立,气宇轩昂,大有不屑一顾之势,由此很自然地衬托出刘备的礼贤下仕。距他们不远处一块山石嶙峋的小丘山,两株古松虬劲有力。 [1] 

该画作有款署:“静庵”,钤“静庵”。 [2] 

创作背景

明朝宣德前后,表现三国故事题材的作品在宫廷中颇为流行。此种招贤礼士、蕴涵忠孝节义思想的题材,因为具有政治教化意义,所以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宣宗本人创作有《武侯高卧图》,画院画家商喜创作了《关羽擒将图》,倪端创作了《聘庞图》。戴进也选择了这一题材,创作了山水人物画《三顾草庐图》。 [3] 

艺术鉴赏

主题

在这幅图轴中,树木、山色绝非凭空点缀,竹与松象征着诸葛亮文人雅士的气节,崇山峻岭则暗寓当时群雄争霸的险恶形势。人物的刻画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展示出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理特点。三顾茅庐是帝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体现,反映了当政皇帝求贤的迫切心情。 [1]  [4] 

构图

全图只画了五个人物。而且在画幅上所占的地方也不大,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对于环境的描绘上。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隐士的特点,所以人物虽然所占幅面不大,但仍然十分醒目。 [5] 

画法

山石用笔粗放,人物用笔细柔山石树木的用笔方硬粗犷,可以看出戴进在承袭南宋画家李唐、马远等人用笔的特点。 [5] 

名家点评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员聂崇正:“戴进的这幅画,就是将历史故事加以形象化的表现。” [5] 

后世影响

此画笔力雄健豪放,形成斧劈皴。淡设色,水墨苍劲淋漓的浙派山水画独特风格,开创了明代山水画的新风。所以此画为戴进山水人物故事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6] 

重要展览

2012年4月27日至2012年6月10日,《三顾草庐图》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浙派集英——明代浙派绘画珍品特展”活动展出。 [7-8] 

作者简介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年轻时做过锻制金银首饰的工匠,因为痛心精心制作的首饰难免被销融重铸,所以改习绘事。他最初师从叶澄,其山水取法李唐、马远,深得南宋院体画法精妙,所画神像、人物、走兽、花果、翎毛都极精致。他两人物远师吴道子、李公麟,创蚕头鼠尾描,行笔起伏顿挫富于变化,笔法豪放。戴进画名很高,明宣宗曾召他人宫待诏,在同僚谢环、李在、倪端、石锐中间,画艺首屈一指,受到他们的嫉妒排斥。据说他曾画过一幅《秋江垂钓图》进呈皇帝,画得十分精到,但因同僚指责他两中垂钓人穿了红袍,是贬低官人而遭放归还乡,以卖画为生,困顿终老。他的绘画在他死后越来越为人推重,风靡当世。追随者众多,他本人也被奉为浙派之祖。

戴进存世作品有《春山积翠图》、《关山行旅图》、《三顾茅庐图》、《雪景山水图》、《南屏雅集图》、《归田祝寿图》、《葵石蛱蝶图》、《三鹭图》等。 [9]


文章标签: 人物 戴进 故事

猜你喜欢

风雨归舟图
春耕图轴
春酣图
达摩六代祖师图
关山行旅图
葵石峡蝶图
山水轴
渭滨垂钓图
溪堂诗意图
白描佛像图
便面畫選集8张
桃花源图
五色蜀葵图
苏惠回文凯旋诗
书画合册12张
仿古山水册
山水图册 10张
花蝶草虫
0.132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