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清供图》轴,清乾隆,高凤翰绘,纸本,设色,纵88厘米,横40.6厘米。此轴画莲荷蒲草数枝插于瓶中,为端午节清供之设。据款署“己未”(乾隆四年,1739)知为高凤翰57岁所画,此时他的右臂因风痹症已废两年,以左手作书画,笔墨华滋,敷色淡雅,信手勾勒,刚柔相济,别具一种奇拗超逸的格调。自题:“莲蒲清供,为以俌客中午日之设,南阜翰左手并题。己未武京署中”。钤“左以拙妙”(白文方印),“天趣横生”(白文方印),“纵横离合取之”(白文方印),“阜道人”(朱文方印),“泰山沧海樵渔”(白文方印)。高凤翰(1683—1749年),字西园,号南村,自号南卓山人,山东胶州人。曾任安徽歙县县丞,去官后流寓扬州。擅画山水、花卉。山水师法宋人,近赵令穰、郭熙一派。55岁左右,右手病疫改用左手,更号“尚左生”刻印“丁巳残人”。其画具有宋人雄浑之神,元人静逸之气。秦祖永《桐荫论画》评道:“离奇超妙,脱尽笔墨畦径,法备趣足,虽不规规于法,而实不离于法。”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艾节、浴兰节、解粽节、菖蒲节、端五、重午、重五。名称虽异,但各地过节的习惯是基本一致的。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种种习俗不一而足。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兢渡,乃遗俗也。”由是观之,时人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于是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挽救,此即中国龙舟竞渡之起源。以后,每年此日百姓都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先贤,采取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驱散江中之鱼,从而避免河鱼侵扰屈原之身。此外,荆楚之人最初还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借以祭祀屈原。为防止游鱼吃掉,便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竞渡之习、食粽子的风俗绵延及今,其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挂艾叶和菖蒲同样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绵延约200公里,海拔1524米,古称岱岳,又名岱宗,为我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中的东岳,为道教胜地。主峰在山东泰安市北,海拔1500多米,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玉皇顶、日观峰、南天门等名胜古迹。古人以东方为万物初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传说秦始皇曾封山上为他遮雨的松树为"五大夫",故泰山松被赋予人文色彩,驰名华夏。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泰山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帝王封禅、士庶瞻拜,在山上及周围地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摩崖和碑刻。历代诗人及艺术家多以泰山为题,创作了大量宝贵的诗歌和书画等艺术作品。

文章标签: 泰山 屈原 山东 左手 高凤翰 五岳

猜你喜欢

富贵清高图
梅花牡丹图卷
牡丹
山水书法册
西亭春艳图
荷花图
高凤翰雪景竹石图轴
高凤翰荷花图轴
高凤翰雪景山水图轴
富贵双全图
无量寿佛图
山水
石梁雨来亭图卷
梅竹春音图
赐莲图轴
蜀葵萱花图
拟古山水册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