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扇页,清,邹喆绘,金笺,设色,纵16.6厘米,横51.9厘米。扇页有自题:“庚子春月写似子玄词宗。石城邹喆。”钤“邹喆”、“方鲁”白文印二方。“庚子”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邹喆作为民间的职业画家,与金陵画派的龚贤、樊圻、叶欣等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并称“金陵八家”。他们在艺术上承袭古人的传统,但是反对泥古不化,反对把山水画艺术降低为单纯的皴擦点染的笔墨技术。他们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师法自然造化,所以常用画笔表现身边的山形地貌。此作即是以俯瞰式的构图,绘南京万木峥嵘的春天景致。作品布局平稳开阔,颇具气势;用笔尖劲,工写结合,墨与色富于浓淡变化,是邹氏的精心之作。邹喆(生卒年不详),字方鲁,江苏吴县人,客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工书善画,擅长山水、花卉,得其父邹典的家传,名列“金陵八家”之一。金陵画派是由明末清初聚集在南京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组成的。他们遁迹山林,创作以山水画为主,画风不尽相同,大多取材于南京一带的风光,被认为是清初画坛的“重丘壑”一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8人,被称为“金陵八家”。龚贤(1618—1689年),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等,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叶欣(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末清初,字荣木,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画山水。山水学北宋赵令穰,参以明代姚允在法,擅绘平远小景,以布局见长,用笔轻细,墨色清淡,风格澹远。他因长期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而与活动于该地区的画家龚贤、樊圻、邹喆、吴宏、胡慥、谢荪、高岑合称为“金陵八家”。

文章标签: 金陵 南京 邹喆 山水 画家 江苏 龚贤 叶欣 笔墨

猜你喜欢

乡郊秋雾图
邹喆墨艾图轴
邹喆山水图轴2
邹喆山水图轴
清 邹喆 松林僧话图轴
清江左文心集册-邹喆山水册页
邹喆山水扇页
邹喆山水册装轴
【清】邹喆 乡郊秋雾图
设色鸲鹆双栖图
西亭春艳图
天山积雪
牡丹竹石图
白龙潭
山水十开
双骏图
林泉春暮图轴
山水圖纸本
0.1381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