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图》册,清,郎世宁绘,绢本,设色,共十开,每开纵32.6厘米,横28.6厘米。

款署:“臣郎世宁敬画”,下钤“郎世宁”朱文印、“写生”白文印。每开均有钤“郎世宁”、“写生”印。鉴藏玺印有:“乐寿堂读书记”、“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八徵耄念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养心殿鉴藏宝”等。每开均有乾隆朝内阁大臣梁诗正的题诗。

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明代始设的中央机关。清代内阁系由关外时期的内三院所改,至康熙九年(1670年)始成定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赞襄庶政,办理章疏等,但由于清代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权力机关,大大削弱了其实际预政的功能。梁诗正(1697—1763年),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时期探花,官东阁大学士。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徴明,晚师颜真卿、李邕。有《矢音集》。罂粟,又名御米。它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里边的种子如米,小而多。它与石榴一样被人们喻为多子多福的象征。萱草,又名鹿葱、忘忧、宜男,是属于百合科萱草属的一种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金针菜。据说它有助于孕妇生男,因而又有“宜男萱”之称。《草木记》谓:“妇女怀孕,佩其花必生男”。故古礼规定,萱草宜种于母亲所居住的北堂之畔,于是后世多以萱堂作为母亲或母亲居住地的代称。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郎世宁 绘画 乾隆 中国 欧洲 宫廷 时期 机关 花鸟画

猜你喜欢

款 卧犬图
八俊图
白鹰图
百骏图
册页
道光帝朝服像轴
工笔重彩花卉册
弘历观荷抚琴图
弘历观画图
捧梅图纸本
极乐世界庄严图
疏树归禽图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桃园图
雨余柳色图.
焦荫纳凉图
石梁雨来亭图卷
牡丹
0.1522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