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81.3厘米,横51.2厘米。图绘秋湖静水、疏林远岫的江南景致。王鉴一生推崇元人倪瓒自然淳雅的画风,乐此不疲地四处寻访其画作并且加以临摹,仅仿倪氏的《溪亭山色图》就有数件之多,此图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从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到山石树木的方折用笔,再到以淡墨层层擦染的施墨法,均可见作者晚年对倪氏画风的摹仿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本幅自题:烧灯过了客思家,寂寂衡门数瞑鸦。燕子未归梅落尽,小窗明月属梨花。燕子低飞不动尘,黄莺娇小未禁春。东风绿遍门前柳,细雨含烟愁路人。春雨春风满眼花,梦中千里客还家。白鸥飞去烟波绿,谁采西园谷雨茶。云林《溪亭山色》乃其生平得意之作,向藏吴门王文恪家,今为王长安所收,此图上有云林书此三绝。余雨坐染香菴,绿梅初放,兴与境合,因涤砚漫仿其意,并录三诗于左。时庚戌二月朔王鉴识。钤“员照”朱文印、“王鉴之印”白文印。引首钤“来云馆”朱文印、“弇山后人”朱文印。鉴藏印有2方朱文印:“虚斋鉴定”、“有余闲室宝藏”。“庚戌”为康熙九年(1670年),王鉴时年73岁。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炤,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人们常以“王廉州”称之。擅绘山水,宗法五代董源及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皴法细密,墨色浓润,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备受人们称道。与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他们在清初画坛上形成了极强的复古势力,进一步规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程式,同时,也阻碍了中国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传世。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