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居秋爽图》轴,清,奚冈绘,纸本,设色,纵113.5厘米,横48.5厘米。

图绘峰峦高耸、庭轩虚敞的江南秋景。奚冈的山水画在宗法元四家的基础上又上溯五代董源、巨然,下逮明人董其昌及清人王原祁诸公,萃其逸韵而自成一格。此图是他法黄公望(号井西道人)笔意所作,笔法清秀,润色淡雅,意境深远,颇得黄氏画作中雅洁淡逸之趣。

款署:“仿井西老人岩居秋爽图。嘉庆丙辰小春。蒙泉外史奚冈。”钤“奚冈之印”阴阳文印、“蒙泉外史”白文印。

“丙辰”为清嘉庆元年(1796年),作者时年51岁。奚冈(1746—1803年),初名钢,字铁生,号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钱塘布衣等。能书善画,工篆刻,与丁敬、黄易、蒋仁并称"西泠四家",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董源(?—962年),五代时南唐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但传世寥寥。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今仅见“水墨”一路,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幽旷平和,得山水之神气,意趣天真,品格高古,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与之并称“董巨”。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今属河南省),为开元寺僧。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作矾头(石块),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狮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因画艺,被召供奉内廷,深受皇室青睐,地位显赫,任书画总裁和《万寿盛典》总裁,官至户部侍郎,故称“王司农”。他擅画山水,其绘画艺术承绪家学,自幼得到祖父王时敏的刻意指导,一生倾注于笔墨施运的营求中,自称笔端有“金刚杵”,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与王时敏、王鉴、王翬合称“清初四王”。王原祁做为“四王”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秉承家学,追摹古法,在不懈创作的同时,以同样方法再授弟子,对山水画的发展及“娄东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其对绘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中、后期“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玫)、“后四王”(王三锡、王廷之、王廷国、王鸣韶)。“四王”的绘画创作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力图集古人之大成,被确立为正统画派。追随王原祁的画家众多,形成“娄东派”,几乎独占了当时的画坛。著有《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等。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古代的干支记日法,以十个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个地支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个词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用以记日。

文章标签: 董源 山水 书画 画家 巨然 绘画 王时敏

猜你喜欢

山水
竹菊轴
奚冈行草书题五柳先生图句轴
听泉评诗图轴
奚冈山水扇
清 奚冈 竹菊图轴
奚冈 竹菊图
清 奚冈 竹菊图
清奚冈隶书五言联 轴
句古双栖图
猛虎图轴
山水十开
设色鸲鹆双栖图
仿唐寅秋林书屋图
富贵双全图
桃园图
山水图
梅花牡丹图卷
0.3137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