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图》卷,清,石涛绘,纸本,墨笔,纵34.2厘米,横194.4厘米。

本幅自题五言律诗,款署:“丙戌春得宋罗文纸一卷,闲书《梅花吟》六首,复写梅于后。又得五言《写梅》十首。清湘遗人若极大滌子。”钤“痴绝”朱文印、“若极”白文印、“零丁老人”朱文印。

“丙戌”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石涛时年约66岁。

据作者款题而知,此图使用的是宋代罗文纸,作者先在纸上题诗,而后再补绘梅竹与诗文相映衬。诗文与画作的有机结合不仅增添了文人画的书卷气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于画艺之外的诗文功底和精湛的书法造诣。图中所绘梅竹或细笔勾勒,或阔笔勾斫,线条于方圆结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样的笔法与酣畅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纸质上达到了湿润而不漫漶的笔墨效果,堪称石涛晚年的写意画佳作。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纸品名称。宋代已有,明代品质最佳,有微风行冰上的效果。清代以后在书画创作及印刷业上被广泛地使用。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指碑上文字遭受风吹雨淋或人为破坏之后变得模糊,不可辨识。

文章标签: 石涛 诗文 文人 绘画 作者 影响 笔墨 山水 效果 老人 和尚 画坛

猜你喜欢

十六阿罗应真图卷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对菊图
风竹图
古木垂荫图
花卉册十帧
花卉山水册页12开
花鸟图册12开
江山胜揽
荷花鸳鸯图
溪堂诗意图
梅石图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
秋窗读易
山水图轴
着色花卉图
白描佛像图
清明上河图
0.1347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