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牧马图》卷,清,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51.2厘米,横166厘米。

此画又称《八骏图》,画面上八匹骏马散放于郊外旷野之中,或卧,或立,或吃草,或嬉戏,自在悠闲,放牧者在树下休憩观望。放牧题材的画作不是对单匹马的写生,而是综合、融汇了各种马匹的形象,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更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使马匹显得活泼自然、生动有趣。

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图中背景的树木、山石、花草全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形态,由此判断该画应是郎氏在雍正年间所创作,因为到了乾隆时期,在郎世宁的绘画中往往自己仅画出人物、鞍马,背景则由中国画家补绘。

骏马是郎世宁作品中常见的绘制对象,他笔下的马匹真实生动,更重要的是他领会了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马是社会贤良的象征,封建帝王命宫廷画家以马为题材进行创作寓意着尊重社会栋梁、求贤若渴的殷切希望。郎氏以“八骏”入画并非偶然,渊源有自。据传古代周穆王有八匹良骥,一说是绿耳、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和赤骥(见《穆天子传》),另一说为绝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见《拾遗记》),周穆王曾经驾驭这八匹骏马遨游西方。于是,图写八骏亦有为君主歌功颂德、彰显威仪的含义。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西周国君。姓姬,名满,为周昭王之子。曾西击犬戎,俘虏其五王。使楚人东伐徐戎,会诸侯于涂山。在位55年。先秦古书,一名《周穆王游行记》。作者不详,晋郭璞注。共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见西王母及经历许多国家、地区之事,末一卷记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之事。行文以人物为中心,有行为对话、赋诗酬答,颇为生动。其中记述周穆王事迹带有虚构成分。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作者东晋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今传本大约经过南朝梁宗室萧绮的整理。《拾遗记》共十卷。前九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部分很多是荒诞的神话,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为正史所不载。末一卷则记昆仑等八个仙山。《拾遗记》尤着重宣传神仙方术,多荒诞不经,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贯月槎”、“沦波舟”等,则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文字绮丽,所叙之事类皆情节曲折,辞采可观。后人多引为故实。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与世德堂本出入较大。今人齐治平有校注《拾遗记》。

文章标签: 郎世宁 中国 周穆王

猜你喜欢

款 卧犬图
八俊图
白鹰图
百骏图
册页
道光帝朝服像轴
工笔重彩花卉册
弘历观荷抚琴图
弘历观画图
双猫窥鱼图
山水
牡丹竹石图
山水圖纸本
桃园图
天山积雪
江山无尽图卷
指画怒容钟馗图
土尔扈特白鹰图
0.0762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