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图》轴,清,闵贞绘,纸本,墨笔,纵123.8厘米,横52厘米。

署款:“正斋闵贞画。”钤“闵贞之印”、“正斋”、“蓼塘居士”、“青乔”。鉴藏印钤“益昌李氏子青珍藏”。

图绘高大的桑树下,一娇小女子登高采桑的情景。她一边仰头目视着桑树的枝叶,一边持杆不住地击打,同时,手举竹篮承接片片落叶。人物全身竭力向上,形体伸展自然,眼与手的关系协调,“打”与“接”的动作连贯,表明作者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写实基础。

此图巧于布局,作者为了突出采桑女,省略了不必要的背景,并通过女子脚下的巨石将其自然地安置于画心中部,使其在引人瞩目的同时,于构图上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女子举杆打桑的动态将高大的桑树与低矮的山石、土坡等连接起来,从而令物象间产生一种长方形的结构关系,相互间气脉贯通,令简约的构图显得饱满并具有完整性。图中女子的衣纹富有表现力,繁复交叠,表现出棉质布料柔软的质地。女子健壮活泼的体态则由浓淡、粗细、顿折变化的线条加以准确的勾画。此外,以线塑型表现的衣纹与以浓墨皴擦点染的树石形成技法上的互补,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仕女画发展至清代表现范围日益扩大,已从晋代的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但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当属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或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美女”。以写实手法表现生活中的普通女性在清代尚属少见,该幅是其中难得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闵贞(1730—?年),字正斋,江西南昌人。擅绘肖像及人物、山水画,蒋宝龄《墨林今画》记载他“笔墨超逸,各体无不工。然性僻傲,不轻为人作”。其人物画学明代吴伟,白描功力深厚,造型生动传神。闵贞的肖像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为工笔画法,如《巴慰祖像》;一为小写意人物,如《曹慕堂家庆图》。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仕女”始称“士女”,其原初的语义指未婚的男女,后来泛指男女。至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录绘画作品时已开始用“士女”一词,它代表了一种题材内容,在当时,这类画作主要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美女。传奇: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唐传奇多为后代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诸宫调、元人杂剧等也有称为传奇的。2.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文章标签: 女子 传奇 闵贞 人物 作品 仕女

猜你喜欢

闵贞芙蓉鳜鱼图轴
闵贞芭蕉仕女图轴
闵贞巴慰祖像轴
仿白石翁山水图
闵贞画巴慰祖像轴
闵贞人物轴
钟奎(钟馗图)
Smartweed(白寮图白蓼图)
观音
荷花图
李香君像轴
月嫦娥扇面
雨余柳色图.
鹦鹉戏蝶图
宝相观音图
句古双栖图
花哇
书法扇面
0.229902s